远山云气吐,傍晚成薄阴。
迩来午热剧,仆役苦汗淋。
农夫喜秋长,荞菜芃森森。
明知所憾多,何必齐人心。
小雨亦云得,爽拂征人襟。
夏初每逢旱,秋初恒惧霖。
此时大局定,稍免愁怀侵。
远山云气吐,傍晚成薄阴。
迩来午热剧,仆役苦汗淋。
农夫喜秋长,荞菜芃森森。
明知所憾多,何必齐人心。
小雨亦云得,爽拂征人襟。
夏初每逢旱,秋初恒惧霖。
此时大局定,稍免愁怀侵。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转凉,秋意渐浓的季节变化,以及不同人群对此的不同感受。首句“远山云气吐,傍晚成薄阴”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傍晚时分,山间云雾缭绕,天色逐渐暗淡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接着,“迩来午热剧,仆役苦汗淋”描述了夏季酷热的天气给劳作的人们带来的艰辛与不适,通过“仆役苦汗淋”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劳动者的辛劳。
“农夫喜秋长,荞菜芃森森”则转向对农民的描写,秋天的到来让农夫感到喜悦,因为这是收获的季节,荞菜茂盛生长,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明知所憾多,何必齐人心”表达了诗人对人们普遍心态的反思,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憾和不满,不必强求一致,强调了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
“小雨亦云得,爽拂征人襟”描绘了小雨带来的清凉与舒适,仿佛是为那些奔波劳碌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慰藉。
最后,“夏初每逢旱,秋初恒惧霖”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担忧,夏天干旱,秋天又担心连绵不绝的雨水,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此时大局定,稍免愁怀侵”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在特定季节变化中,人们的心情会有所缓解,忧虑得以减轻,生活也有了新的希望和平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群对此的不同情感反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秾李积皓雪,繁桃炫朝霞。
江边日日见春色,尽是寻常儿女花。
东阑一树能倾国,千瓣玲珑谁剪刻?
半吐疑红却胜红,全开似白元非白。
旁虽浅淡正复浓,雅丽称月间宜风。
阴时晴午各异态,嗔喜笑鼙无不工。
嗟我匆匆簿书急,时复微吟对花立。
白苎犹沾夕露香,青鞋不怕苍苔湿。
而今漂泊楚江滨,想像丰仪一怆神。
惆怅当时看花客,对花还说去年人。
春云阴阴围绣幄,梨花风紧罗衣薄。
白头官妓近前歌,一曲才终泪先落。
收泪从容说姓名,十三歌学郭芳卿。
先皇最爱芳卿唱,五凤楼前乐太平。
鼎湖龙去红妆委,此曲宜歌到人耳。
潜向东风作慢腔,梨园不信芳卿死。
从此京华独擅场,时人争识杜韦娘。
芙蓉秋水黄金殿,芍药春屏白玉堂。
风尘回首江南老,衰鬓如丝颜色槁。
深叹无人听此词,纵能来听知音少。
说罢重歌尔莫辞,我非徒听更能知。
樽前多少新翻调,一度相思一皱眉。
福至本无象,祸来非有因。
方忧触罗网,遽喜辞妖尘。
念此蓬藋姿,忽遘蹇与屯。
仓黄圜扉中,日夕与死邻。
皇明眷私照,寒谷回阳春。
既免在涤牲,复纵充庖鳞。
重沐饬冠裳,济溺立要津。
道路与我庆,况我骨肉亲。
归来向妻孥,秉烛语及晨。
犹疑是梦寐,欢乐恐未真。
嗟余抑何艰,坎惣多苦辛。
弱无胜力锥,而欲举万钧。
羸牛服盐车,遥遥西入秦。
进逢九阪危,退迫尺棰嗔。
敢惜筋力疲,所虑车摧轮。
哀鸣徒嗷嗷,仰诉空谆谆。
听者无不怜,谁复为解颦。
终当脱羁鞅,沧波浩难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