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加贫困愈从容,且把閒愁付酒钟。
一榻清风垂柳绿,半帘疏雨湿花红。
遗珠不必怜光彩,失马何劳问吉凶。
惆怅知音无觅处,行行空自抱丝桐。
愈加贫困愈从容,且把閒愁付酒钟。
一榻清风垂柳绿,半帘疏雨湿花红。
遗珠不必怜光彩,失马何劳问吉凶。
惆怅知音无觅处,行行空自抱丝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贫困之中,却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将生活中的闲愁寄托于酒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在。诗中以“一榻清风垂柳绿,半帘疏雨湿花红”之句,细腻地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画面,清风、绿柳、疏雨、红花,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春日图景。
“遗珠不必怜光彩,失马何劳问吉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得失的豁达态度,认为珍贵之物的失去并不值得过分惋惜,因为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失去的同时也可能意味着新的开始。这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智慧。
最后,“惆怅知音无觅处,行行空自抱丝桐”则流露出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在物质贫乏的生活中,精神上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尤为强烈。诗人通过怀抱丝桐(即弹奏古琴),试图在音乐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共鸣,表达了对深刻情感交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坚韧,也蕴含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精神交流的渴望,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交盖相逢水急流,八年今复会荆州。
已回青眼追鸿翼,肯使黄尘没马头。
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
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
槐阴添绿。雨馀花落,酒病相续。闲寻双杏凝伫,池塘暖、鸳鸯浴。却向窗昼卧,正春睡难足。叹好梦、一一无凭,帐掩金花坐凝目。
当时共赏移红烛。向花间、小饮杯盘促。蔷薇花下曾记,双凤带、索题诗曲。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
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
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将发。
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
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