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山园赋遂初,左花右竹了无馀。
择阴老我自麋鹿,甘带何人不蝍蛆。
佛社独容陶令醉,帝城难作子公书。
行山且不携诗卷,只许鸱夷载后车。
十亩山园赋遂初,左花右竹了无馀。
择阴老我自麋鹿,甘带何人不蝍蛆。
佛社独容陶令醉,帝城难作子公书。
行山且不携诗卷,只许鸱夷载后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郑佥判(其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书卷学问的淡然。
“十亩山园赋遂初,左花右竹了无馀。”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宁静自足的田园生活图景,十亩山园已经初具规模,左右两边种满了花和竹,显得十分丰盈而不失简洁。
“择阴老我自麋鹿,甘带何人不蝍蛆。”诗人表达了自己选择安静的环境中度过晚年,就像麋鹿般自由自在。而“甘带何人不蝍蛆”则是在说,即使是简单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佛社独容陶令醉,帝城难作子公书。”这里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爱酒之士陶渊明(陶令)和政治家子产(子公),通过这两位人物的特点,来强调自己对待世事的态度。佛社是指僧侣聚集的地方,而帝城则代表着权力中心。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使是在最不受打扰的地方,也难以写出像子产那样的史书。
“行山且不携诗卷,只许鸱夷载后车。”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在山中漫步时,连诗卷都不带,只有鸱夷(一种古代的乐器)被允许放在后面的车上。这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随性和不羁。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学问以及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群仙碎剪明河水,须臾变换人间世。
重阴漠漠不分天,万里茫茫更无地。
回飞慢舞忽交急,清壑污渠受平施。
虚光眩转混昼夜,终日纵横绝声气。
埋深矮屋火无功,捲入空檐风挟势。
无同那得羽相似,怪见惟惊犬群吠。
调和稚子割蜜脾,涩缩山翁鸣屐齿。
秃苍捕雀花两眼,戏客捏狮红十指。
径须醉赏腊前三,纷纷尽是明年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