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如遁藏,近山如见逼。
老夫缓策行,超遥历阡陌。
清风动林木,浮岚上巾帻。
云雾自远来,忽觉川陆黑。
霏微数点雨,顾视衣不湿。
野色含苍茫,如游化人国。
平生喜清景,揽之欲杯吸。
讵惟可乐饥,亦足已沈疾。
幽閒自能年,直恐人未识。
千载桃源春,莫谓访无迹。
远山如遁藏,近山如见逼。
老夫缓策行,超遥历阡陌。
清风动林木,浮岚上巾帻。
云雾自远来,忽觉川陆黑。
霏微数点雨,顾视衣不湿。
野色含苍茫,如游化人国。
平生喜清景,揽之欲杯吸。
讵惟可乐饥,亦足已沈疾。
幽閒自能年,直恐人未识。
千载桃源春,莫谓访无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郊外漫步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首句“远山如遁藏,近山如见逼”,以远山的隐匿与近山的逼近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深远而逼真的视觉效果。接着,“老夫缓策行,超遥历阡陌”描述了诗人悠闲地行走于田间小路的情景,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感。
“清风动林木,浮岚上巾帻”描绘了清风拂过树林,带来凉爽,而远处的山岚仿佛也随着风飘至头顶,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氛围。“云雾自远来,忽觉川陆黑”则通过云雾的移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象的变化,同时也为下文的雨势铺垫。
“霏微数点雨,顾视衣不湿”写出了雨点虽细密却并未打湿衣物,体现了雨的轻柔与细腻。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野色含苍茫,如游化人国”将广阔的田野比作仙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接下来的“平生喜清景,揽之欲杯吸”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清新景色的喜爱之情,仿佛想要将这美景尽收眼底。
“讵惟可乐饥,亦足已沈疾”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美景对于心灵的滋养作用,不仅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更能治愈内心的疾病。最后,“幽閒自能年,直恐人未识”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担心世人未能理解其价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断机碎锦缬,短髻剪青丝。
殷勤谢师友,老妇得佳儿。
长宦客四方,鹤发在高堂。
安得凌风翼,高飞至母傍。
春晖不可报,萱草日日长。
今夕知何夕,门有车马迹。
堂下罗钟鼓,堂上合宾客。
春风吹绿酒,起舞儿献寿。
客问年几何,旧岁七十九。
此去三千年,蟠桃始开花。
花开又结实,瑶池度岁华。
客起再拜言,遗核幸分甘。
小人亦有母,八十又加三。
核中有琼浆,饮之胜啜菽。
怀归满袖香,仙霞烛幽谷。
《至元重光单阏之岁春正月陇西郡太夫人介寿八十子侍郎帅其昆弟子侄内外姻族寮友宾客奉觞上寿如仪州人士相与嘉叹争为歌诗咏其事而绣使紫山胡公为之序云》【宋·陆文圭】断机碎锦缬,短髻剪青丝。殷勤谢师友,老妇得佳儿。长宦客四方,鹤发在高堂。安得凌风翼,高飞至母傍。春晖不可报,萱草日日长。今夕知何夕,门有车马迹。堂下罗钟鼓,堂上合宾客。春风吹绿酒,起舞儿献寿。客问年几何,旧岁七十九。此去三千年,蟠桃始开花。花开又结实,瑶池度岁华。客起再拜言,遗核幸分甘。小人亦有母,八十又加三。核中有琼浆,饮之胜啜菽。怀归满袖香,仙霞烛幽谷。
https://shici.929r.com/shici/ErsH8Fcg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