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二年两度踏京尘,犹喜常逢杜子春。

文学老来从旧日,金兰同好更何人。

身惭随檄终难强,计欲归耕未敢陈。

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ìbǎnqiáoféngmóubǎi
sòng / cháozhī

èrniánliǎngjīngchényóuchángféngchūn

wénxuélǎoláicóngjiùjīnlántónghǎogèngrén

shēncánsuízhōngnánqiángguīgēngwèigǎnchén

zhèngshìtáohuāhóngxuèyìngjiǔdànzhānjīn

翻译
我两次来到京城满是风尘,更庆幸能常常遇见杜子春。
年岁渐长,我依旧保持着过去的文学爱好,但现在这样的知己又能有几人呢?
虽然接到命令让我难以违抗,但我心中渴望回归田园,只是还未敢明言。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如血,我不该只有泪水而没有酒,只应借酒浇愁。
注释
京尘:京城的尘土,代指繁忙的官场生活。
杜子春:可能是诗人的朋友,以其名字代指友情。
金兰:比喻亲密无间的友情,源于《易经》中的金石之交。
沾巾:流泪,古代习俗中,饮酒后泪流,表示哀愁或感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诗中表达了诗人两次在京都经历中,对好友杜子春的怀念和友情的珍视。他感慨自己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杜子春这样的金兰之交更是难觅。诗人虽然身体力不从心,但并未直接表达辞职归乡的愿望,而是以“身惭随檄终难强”暗示。最后,他借景抒情,桃花如血的春天本应饮酒作乐,但他却只能独自沾巾,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相聚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和王给事禁省梨花咏

巧解逢人笑,还能乱蝶飞。

春时风入户,几片落朝衣。

(0)

李张皇甫阎权等数公并有送别之作见寄因答

洞庭正波蘋叶衰,岂是秦吴远别时。

谢君箧中绮端赠,何以报之长相思。

(0)

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圣柱联句

天心惟助善,圣迹此开阳。

载恐雷轮重,絙疑电索长。

上冲挟螮蝀,不动束锒铛。

饥鸟未曾啄,乖龙宁敢藏。

(0)

游长安诸寺联句.长乐坊安国寺.红楼联句

重叠碎晴空,馀霞更照红。

蝉踪近鳷鹊,鸟道接相风。

苔静金轮路,云轻白日宫。

壁诗传谢客,门榜占休公。

(0)

送莫仲节状元归省

青骢聚送谪仙人,南国荣亲不及君。

椰子味从今日近,鹧鸪声向旧山闻。

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马时侵五岭云。

想到故乡应腊过,药栏犹有异花薰。

(0)

幽院早春

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

隔帘春雨细,高枕晓莺长。

无事含闲梦,多情识异香。

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