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月·其一》
《四月·其一》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风雨将春去,清和四月天。

桐阴摇白日,草色散青烟。

兴寄琴樽外,筋骸杖履前。

若为消永昼,窗下有残编。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首句“风雨将春去”点明季节更替,春末夏初之际,风雨交加,预示着春天即将离去。接着“清和四月天”则以清新和煦的氛围,描绘出四月特有的宜人气候。

“桐阴摇白日,草色散青烟”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桐树的阴影在阳光下轻轻摇曳,草地上弥漫着淡淡的青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摇”字赋予了静态的光影以动态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兴寄琴樽外,筋骸杖履前”表达了诗人超越日常琐事的精神追求。琴樽象征着高雅的生活情趣,而“筋骸杖履”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这两句暗示了诗人虽身处现实,但内心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若为消永昼,窗下有残编”则引出了诗人的思考与行动。面对漫长的白天,诗人选择在窗下阅读,以书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知识的增长。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学习与自我提升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四季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正元二日与菊庄汤伯起归隐陈鸿甫汎舟湖上二首·其一

春云漠漠雨疏疏,小?冲烟入画图。

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说西湖。

(0)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

岐江望平陆,百里千馀岭。

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

峰峦互前后,南北失壬丙。

天秋云愈高,木落岁方冷。

水涉愁蜮射,林行忧虎猛。

万仞悬岩崖,一彴履枯梗。

缘危类猿猱,陷淖若蛙黾。

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

攀跻诚畏涂,习俗羡蛮犷。

度隘足虽踠,因高目还骋。

九野画荆衡,群山乱巫郢。

烟岚互明灭,点缀成图屏。

时时度深谷,往往得佳景。

翠树郁如盖,飞泉溜垂绠。

幽花乱黄紫,茜粲弄光影。

山鸟啭成歌,寒蜩嘒如哽。

登临虽云劳,巨细得周省。

晨装趁徒旅,夕宿访闾井。

村暗水茫茫,鸡鸣星耿耿。

登高近佳节,归思时引领。

溪菊荐山樽,田鴽佐烹鼎。

家近梦先归,夜寒衾屡整。

崎岖念行役,昔宿已为永。

岂如江上舟,棹歌方酩酊。

(0)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

解榻方欣待俊英,挂帆千里忽南征。

锦衣白日还家乐,鹤发高堂献寿荣。

残雪楚天寒料峭,春风淮水浪峥嵘。

知君归意先飞鸟,莫惜停舟酒屡倾。

(0)

赠吴秀林东归

几夜高堂梦,不知山水长。

西风归雁荡,落日过乌伤。

断影云空白,孤心草欲黄。

终怜负甘旨,泪洒蓼莪章。

(0)

题海上人栖云楼

水村烟景隔晴霏,十二阑干在翠微。

一壑暮年閒独倚,半檐秋影澹相依。

柏炉贝叶香犹润,纸帐梅花梦不飞。

会得此中无所住,来来去去总玄机。

(0)

归自越避寇海滨寒食不得祭扫

持酒无因洒墓松,禽声花色惨东风。

去年此日身为客,及到乡山又客中。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