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将春去,清和四月天。
桐阴摇白日,草色散青烟。
兴寄琴樽外,筋骸杖履前。
若为消永昼,窗下有残编。
风雨将春去,清和四月天。
桐阴摇白日,草色散青烟。
兴寄琴樽外,筋骸杖履前。
若为消永昼,窗下有残编。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首句“风雨将春去”点明季节更替,春末夏初之际,风雨交加,预示着春天即将离去。接着“清和四月天”则以清新和煦的氛围,描绘出四月特有的宜人气候。
“桐阴摇白日,草色散青烟”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桐树的阴影在阳光下轻轻摇曳,草地上弥漫着淡淡的青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摇”字赋予了静态的光影以动态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兴寄琴樽外,筋骸杖履前”表达了诗人超越日常琐事的精神追求。琴樽象征着高雅的生活情趣,而“筋骸杖履”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这两句暗示了诗人虽身处现实,但内心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若为消永昼,窗下有残编”则引出了诗人的思考与行动。面对漫长的白天,诗人选择在窗下阅读,以书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知识的增长。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学习与自我提升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四季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岐江望平陆,百里千馀岭。
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
峰峦互前后,南北失壬丙。
天秋云愈高,木落岁方冷。
水涉愁蜮射,林行忧虎猛。
万仞悬岩崖,一彴履枯梗。
缘危类猿猱,陷淖若蛙黾。
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
攀跻诚畏涂,习俗羡蛮犷。
度隘足虽踠,因高目还骋。
九野画荆衡,群山乱巫郢。
烟岚互明灭,点缀成图屏。
时时度深谷,往往得佳景。
翠树郁如盖,飞泉溜垂绠。
幽花乱黄紫,茜粲弄光影。
山鸟啭成歌,寒蜩嘒如哽。
登临虽云劳,巨细得周省。
晨装趁徒旅,夕宿访闾井。
村暗水茫茫,鸡鸣星耿耿。
登高近佳节,归思时引领。
溪菊荐山樽,田鴽佐烹鼎。
家近梦先归,夜寒衾屡整。
崎岖念行役,昔宿已为永。
岂如江上舟,棹歌方酩酊。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宋·欧阳修】岐江望平陆,百里千馀岭。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峰峦互前后,南北失壬丙。天秋云愈高,木落岁方冷。水涉愁蜮射,林行忧虎猛。万仞悬岩崖,一彴履枯梗。缘危类猿猱,陷淖若蛙黾。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攀跻诚畏涂,习俗羡蛮犷。度隘足虽踠,因高目还骋。九野画荆衡,群山乱巫郢。烟岚互明灭,点缀成图屏。时时度深谷,往往得佳景。翠树郁如盖,飞泉溜垂绠。幽花乱黄紫,茜粲弄光影。山鸟啭成歌,寒蜩嘒如哽。登临虽云劳,巨细得周省。晨装趁徒旅,夕宿访闾井。村暗水茫茫,鸡鸣星耿耿。登高近佳节,归思时引领。溪菊荐山樽,田鴽佐烹鼎。家近梦先归,夜寒衾屡整。崎岖念行役,昔宿已为永。岂如江上舟,棹歌方酩酊。
https://shici.929r.com/shici/UQz3NJ.html
解榻方欣待俊英,挂帆千里忽南征。
锦衣白日还家乐,鹤发高堂献寿荣。
残雪楚天寒料峭,春风淮水浪峥嵘。
知君归意先飞鸟,莫惜停舟酒屡倾。
持酒无因洒墓松,禽声花色惨东风。
去年此日身为客,及到乡山又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