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馆耿不寐,芳春催赏心。
水际月微白,零露花气深。
东峰曙色动,茂树鸣幽禽。
时景觉易晏,宿昔成华簪。
岂无济时意,自顾力不任。
孤吟倚前楹,恻怆遗哀音。
华馆耿不寐,芳春催赏心。
水际月微白,零露花气深。
东峰曙色动,茂树鸣幽禽。
时景觉易晏,宿昔成华簪。
岂无济时意,自顾力不任。
孤吟倚前楹,恻怆遗哀音。
这首《春晓》由元末明初诗人甘复所作,描绘了春日清晨的静谧与美好。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夜未眠的华馆、催促赏心的芳春、水边微白的月光、露珠与花朵的香气、晨曦中动人的山色以及茂林中的幽禽鸣叫。诗人通过这些景象,不仅勾勒出一幅春日清晨的生动画面,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
“华馆耿不寐,芳春催赏心。”开篇即点明主题,华美的馆舍在春夜中难以入眠,芳春的美景催发了赏玩之心。接着,“水际月微白,零露花气深。”描绘了水边月色朦胧,露珠与花香交织的夜晚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随后,“东峰曙色动,茂树鸣幽禽。”转而展现晨曦初现,东方山峰被曙光点亮,茂密树林中传来鸟儿的啼鸣,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
“时景觉易晏,宿昔成华簪。”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感知,感叹往昔已成过去,如同珍贵的华簪。最后,“岂无济时意,自顾力不任。”诗人虽有济世之志,却自知力量有限,无法实现,流露出内心的无奈与矛盾。“孤吟倚前楹,恻怆遗哀音。”以独自吟唱、倚靠柱子的姿态,表达出孤独与哀伤的情绪,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春晓》不仅是一幅春日清晨的美丽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
汤汤北溪流,渺渺绿洲远。
烟火隔疏篱,牛羊牧长阪。
我屋日绸缪,我土日耕垦。
耒耜有时閒,简编可舒卷。
清晨望东皋,回首西山晚。
甫田带经锄,细雨倚书饭。
聊思教子孙,末俗笑予蹇。
簪组非所荣,古道在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