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也何能百让人,块然土木诎微身。
漫从寂夜搜佳日,屡向荒歧觅要津。
沧海旧桑犹自亩,小山丛桂已将薪。
君平去后无灵卜,且挟疑谋问鬼神。
士也何能百让人,块然土木诎微身。
漫从寂夜搜佳日,屡向荒歧觅要津。
沧海旧桑犹自亩,小山丛桂已将薪。
君平去后无灵卜,且挟疑谋问鬼神。
这首诗《寂夜二章(其一)》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寂静夜晚的内心世界与思考。
首句“士也何能百让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谦逊的态度。接着,“块然土木诎微身”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自我定位,如同一块不起眼的泥土,虽平凡却坚韧不屈,隐含着对自己虽处困境仍坚持自我的肯定。
“漫从寂夜搜佳日,屡向荒歧觅要津”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寂静夜晚中的探索与思考。他试图在孤独中寻找光明,尽管道路崎岖,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寻找着前进的方向和意义。
“沧海旧桑犹自亩,小山丛桂已将薪”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描绘了广阔的大海中依然有古老的桑树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坚韧;另一方面,小山上的丛桂已经枯萎,象征着生命的衰败。这种对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最后,“君平去后无灵卜,且挟疑谋问鬼神”两句,借用了古代哲学家君平的故事,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惑时的无奈与寻求解答的决心。他意识到,在古人智慧不再的时代,自己只能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寻求答案,体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自然景象以及哲学思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感悟。
蕙风杉露共泠泠,三峡寒泉漱玉清。
君到南朝访遗事,柳家双锁旧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