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想堂前弄白须,蒲茵笋席正高居。
綵衣六子傍供膳,锦髻诸孙自教书。
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
更吟整斗论头句,胜却西庵诗一车。
坐想堂前弄白须,蒲茵笋席正高居。
綵衣六子傍供膳,锦髻诸孙自教书。
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
更吟整斗论头句,胜却西庵诗一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新居中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景,同时又融入了对官员廉洁自律的赞美。首句“坐想堂前弄白须”生动地刻画出老者的悠闲与满足,他坐在堂前,抚弄着雪白的胡须,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与安逸。接着,“蒲茵笋席正高居”进一步描绘了居住环境的舒适与雅致,蒲草垫子和竹席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氛围。
“彩衣六子傍供膳,锦髻诸孙自教书”两句,通过描述子女孝顺、孙辈聪明的情景,展现了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幸福画面。老者身边围绕着穿着鲜艳衣服的六个儿子,他们为老人准备膳食;而孙子们则梳着精致的发髻,在一旁读书学习,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这两句则巧妙地将个人品质与官场形象联系起来。主人喜爱人才,新置的榻象征着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与欢迎;而“清身太守旧悬鱼”则借用了古代官员悬挂鱼(代表清廉)的传统,赞扬官员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
最后,“更吟整斗论头句,胜却西庵诗一车”表达了对主人文学才华的赞赏。主人不仅生活富足,还热爱文学,能够与朋友讨论诗歌的开头句子,这种精神追求超越了物质的积累,如同西庵诗人创作的诗歌一样丰富而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老者在新居中的幸福生活,以及对子女、孙辈的关爱,同时也颂扬了主人的高洁品格和对文学的热爱,是一幅充满温情与智慧的画面。
快人生行乐,卷江海、人瑶觞。
对满眼韶华,东城南陌,日日寻芳。
吟鞭缓随骄马,殢春风、指点杏花墙。
时听鸾啼宛转,几回蝶梦悠扬。行云早晚上巫阳。
蓦地恼愁肠。待玉镜台边,银灯影里,细看浓妆。
风情自怜韩寿,恨无缘、得佩贾充香。
说兴殷勤青鸟,暂时相见何妨。
四元遇。
过华山、共临秦地,咏歌谈笑,暗阐重阳佳趣。
无为自令人化,有幸天使,官磨相间阻。
东连海上,奋三公高义,大开门户。教行普。
叹我离群,忘形慵举。内省无愆,外患何忧何惧。
三光盛衰,交变万化,恩害相生天地数。留身且住。
待青霄得志,坦然行步。
大觉光明,不须外觅,人人各有如来。
浮生迷昧,贩骨走千回。
凿透灵源法海,禅河涨、风浪崔巍。
泥牛吼,威音嘹亮,铁壁起云雷。菩提。
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
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处处香严法界,休分别、只树蒿莱。
真消息,孤峰顶上,石女绣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