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镇吴会,秀色削金碧。
拔地起万仞,去天不盈尺。
剑矛辉日洁,芙蓉承露滴。
龙门启石扇,天池湛玉液。
曾横松下琴,屡驻云间舄。
于今望山处,苍苍暮烟隔。
兹山镇吴会,秀色削金碧。
拔地起万仞,去天不盈尺。
剑矛辉日洁,芙蓉承露滴。
龙门启石扇,天池湛玉液。
曾横松下琴,屡驻云间舄。
于今望山处,苍苍暮烟隔。
这首元代诗人聂镛的《送张吴县之官嘉定分题赋得天平山》,描绘了天平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人文气息。诗中以“兹山镇吴会,秀色削金碧”开篇,点明天平山位于吴越之地,其山色如削金碧玉,极尽壮观之美。接着,“拔地起万仞,去天不盈尺”进一步强调山势之高峻,仿佛直插云霄。
“剑矛辉日洁,芙蓉承露滴”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剑矛,闪烁着日光的光芒,又似荷花般在晨露中绽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的动态美和清雅之气。随后,“龙门启石扇,天池湛玉液”则通过想象中的龙门开启石门,天池中清澈的水如同凝固的玉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
“曾横松下琴,屡驻云间舄”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雅士在山中弹琴、云间行履的典故,表达了对张吴县即将赴任之地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平安、仕途顺利的美好祝愿。
最后,“于今望山处,苍苍暮烟隔”一句,以苍茫暮色中远眺山景,烟雾缭绕,既渲染了离别的愁绪,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整首诗通过对天平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赴任的深情祝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