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示儿·其二》
《咏史示儿·其二》全文
明 / 王弘诲   形式: 古风

亲亲之谓仁,敬长之谓义。

仁义本并行,夷齐则皆是。

学夷曰从父,学齐曰尊君。

君父各有当,情理贵无愆。

所以民无称,仲尼谓至德。

亶父岂不慈,伯季亦奚择。

大人有不为,义在无信果。

正名岂为迂,言行必求可。

至理谅斯在,明训炳丹青。

归求有馀师,箪豆戒徇名。

(0)
鉴赏

此诗《咏史示儿(其二)》由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通过引用古代贤士的故事,阐述了“仁义”的重要性以及在处理君父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

首句“亲亲之谓仁,敬长之谓义”开篇点题,直接引出仁与义的概念,即对亲人之爱称为仁,尊敬长辈称为义。接着,“仁义本并行,夷齐则皆是”进一步强调仁义并重,而“学夷曰从父,学齐曰尊君”则以伯夷和叔齐为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仁义之道。

“君父各有当,情理贵无愆”指出在处理君父关系时,应明确各自的职责,遵循情理,避免过失。接下来,“所以民无称,仲尼谓至德”引用孔子的观点,表明真正的道德典范能够得到民众的普遍赞誉。

“亶父岂不慈,伯季亦奚择”通过亶父与伯季的例子,进一步探讨了慈爱与选择之间的关系。亶父虽慈爱,但伯季的选择同样重要,体现了在道德实践中,不仅要做到慈爱,还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大人有不为,义在无信果”强调了作为道德楷模的大人,应当有所不为,坚守诚信与果断。最后,“正名岂为迂,言行必求可”提醒人们在命名或行为上,不应过于迂腐,而应追求合理与可行。

“至理谅斯在,明训炳丹青”总结全诗,指出至高无上的道理就蕴含在这些故事之中,如同灿烂的丹青一般,清晰可见。最后,“归求有馀师,箪豆戒徇名”鼓励后人继续探索学习,警惕因贪图名誉而做出不当的行为。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仁义之道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作者介绍

王弘诲
朝代:明

(1542—?)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猜你喜欢

雪中骑驴图

山耸寒肩乱岣劳,蹇驴冲雪尚游遨。

野桥谩道关清思,不及袁安卧最高。

(0)

竹枝词十八首·其十四

湖草青青湖水深,画船撑出断桥阴。

画船无柁是郎性,断桥有柱是侬心。

(0)

雪中书怀歌和范平仲韵奉寄黄陈二亲

几年不见腊前雪,今复三日迷长空。

六出微茫眇毫发,堕地化作冰珑松。

大钧播物本无意,妙巧如此岂人工。

赫日三伏间,铄石金为融。

宇宙炎炎净无滓,那有许物留苍穹。

彻夜春蚕声,寒重顽无风。

晓视漫漫玉满界,琪树冰柱交玲珑。

已喜万古烦歊尽,并作一色乾坤同。

山禽苦寒下庭除,此岂有意投樊笼。

燮理当圣明,三白知年丰。

黄竹苍梧事已往,郑田周鼎何时穷。

置此勿复陈,忧心易忡忡。

故山早梅冻未开,谁肯乘兴探芳丛。

黄陈齐名世稀有,祗共清樽拥炉红。

我欲策蹇驴,路危梁不通。

凭栏作诗寄远目,赓酬细味毋匆匆。

(0)

题杜休宁溪行图

溪行足佳兴,草树烟中稠。

天光荡林莽,石棱见长洲。

忆昔越中行,逸趣甘林丘。

岂谓靖节翁,亦有彭泽游。

府帖日夜下,催徵无时休。

邦本既已宁,民瘼谁当求。

感此发长吟,击楫临中流。

何当献斯图,一解苍生忧。

(0)

杂题画·其十二庐山图

五马南来王气空,石城江水动秋风。

客儿岂是忘机者,欲向东林结远公。

(0)

送邹弘道回江西

秋风袅袅锦帆开,画省仙郎此日回。

江表价藩雄楚粤,幕中词客重邹枚。

妙年莫负从军乐,多难端须济世才。

高阁卷帘看莫雨,赋成不似仲宣哀。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