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之谓仁,敬长之谓义。
仁义本并行,夷齐则皆是。
学夷曰从父,学齐曰尊君。
君父各有当,情理贵无愆。
所以民无称,仲尼谓至德。
亶父岂不慈,伯季亦奚择。
大人有不为,义在无信果。
正名岂为迂,言行必求可。
至理谅斯在,明训炳丹青。
归求有馀师,箪豆戒徇名。
亲亲之谓仁,敬长之谓义。
仁义本并行,夷齐则皆是。
学夷曰从父,学齐曰尊君。
君父各有当,情理贵无愆。
所以民无称,仲尼谓至德。
亶父岂不慈,伯季亦奚择。
大人有不为,义在无信果。
正名岂为迂,言行必求可。
至理谅斯在,明训炳丹青。
归求有馀师,箪豆戒徇名。
此诗《咏史示儿(其二)》由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通过引用古代贤士的故事,阐述了“仁义”的重要性以及在处理君父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
首句“亲亲之谓仁,敬长之谓义”开篇点题,直接引出仁与义的概念,即对亲人之爱称为仁,尊敬长辈称为义。接着,“仁义本并行,夷齐则皆是”进一步强调仁义并重,而“学夷曰从父,学齐曰尊君”则以伯夷和叔齐为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仁义之道。
“君父各有当,情理贵无愆”指出在处理君父关系时,应明确各自的职责,遵循情理,避免过失。接下来,“所以民无称,仲尼谓至德”引用孔子的观点,表明真正的道德典范能够得到民众的普遍赞誉。
“亶父岂不慈,伯季亦奚择”通过亶父与伯季的例子,进一步探讨了慈爱与选择之间的关系。亶父虽慈爱,但伯季的选择同样重要,体现了在道德实践中,不仅要做到慈爱,还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大人有不为,义在无信果”强调了作为道德楷模的大人,应当有所不为,坚守诚信与果断。最后,“正名岂为迂,言行必求可”提醒人们在命名或行为上,不应过于迂腐,而应追求合理与可行。
“至理谅斯在,明训炳丹青”总结全诗,指出至高无上的道理就蕴含在这些故事之中,如同灿烂的丹青一般,清晰可见。最后,“归求有馀师,箪豆戒徇名”鼓励后人继续探索学习,警惕因贪图名誉而做出不当的行为。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仁义之道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几年不见腊前雪,今复三日迷长空。
六出微茫眇毫发,堕地化作冰珑松。
大钧播物本无意,妙巧如此岂人工。
赫日三伏间,铄石金为融。
宇宙炎炎净无滓,那有许物留苍穹。
彻夜春蚕声,寒重顽无风。
晓视漫漫玉满界,琪树冰柱交玲珑。
已喜万古烦歊尽,并作一色乾坤同。
山禽苦寒下庭除,此岂有意投樊笼。
燮理当圣明,三白知年丰。
黄竹苍梧事已往,郑田周鼎何时穷。
置此勿复陈,忧心易忡忡。
故山早梅冻未开,谁肯乘兴探芳丛。
黄陈齐名世稀有,祗共清樽拥炉红。
我欲策蹇驴,路危梁不通。
凭栏作诗寄远目,赓酬细味毋匆匆。
《雪中书怀歌和范平仲韵奉寄黄陈二亲》【明·朱同】几年不见腊前雪,今复三日迷长空。六出微茫眇毫发,堕地化作冰珑松。大钧播物本无意,妙巧如此岂人工。赫日三伏间,铄石金为融。宇宙炎炎净无滓,那有许物留苍穹。彻夜春蚕声,寒重顽无风。晓视漫漫玉满界,琪树冰柱交玲珑。已喜万古烦歊尽,并作一色乾坤同。山禽苦寒下庭除,此岂有意投樊笼。燮理当圣明,三白知年丰。黄竹苍梧事已往,郑田周鼎何时穷。置此勿复陈,忧心易忡忡。故山早梅冻未开,谁肯乘兴探芳丛。黄陈齐名世稀有,祗共清樽拥炉红。我欲策蹇驴,路危梁不通。凭栏作诗寄远目,赓酬细味毋匆匆。
https://shici.929r.com/shici/lZESD.html
溪行足佳兴,草树烟中稠。
天光荡林莽,石棱见长洲。
忆昔越中行,逸趣甘林丘。
岂谓靖节翁,亦有彭泽游。
府帖日夜下,催徵无时休。
邦本既已宁,民瘼谁当求。
感此发长吟,击楫临中流。
何当献斯图,一解苍生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