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曾史君喜雨》
《和曾史君喜雨》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雄乌忽变作雌霓,太守为坛水畔祠。

多谢龙公来挹彼,寄声风伯莫吹之。

麦残黑穟差伤晚,秧出青针未过期。

想见铃斋闻点滴,银钩满纸又成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éngshǐjūn
sòng / liúzhuāng

xióngbiànzuòtàishǒuwèitánshuǐpàn

duōxièlónggōngláishēngfēngbǎichuīzhī

màicánhēisuìchàshāngwǎnyāngchūqīngzhēnwèiguò

xiǎngjiànlíngzhāiwéndiǎnyíngōumǎnzhǐyòuchéngshī

翻译
一只雄性的乌鸦突然变成彩虹,太守在水边筑坛祭祀。
感谢龙公从水中汲取,告诉风伯不要随意吹动。
麦穗虽已略显黑色,但还不算晚,秧苗刚抽出青绿的针尖还未过播种时节。
想象你在书斋中听到雨滴声,笔下又写出新的诗篇。
注释
雌霓:指彩虹中的红色部分,象征女性或柔和的颜色。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此处指祭祀的人。
挹彼:汲取、获取。
铃斋:书房,因挂有铃铛而得名,代指文人书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的春雨给农作物带来的滋润。开篇“雄乌忽变作雌霓”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天气变化,乌云密布转瞬间化作细小的雨点,这种自然景象的刻画充满了诗人对春雨的期待与喜悦。紧接着,“太守为坛水畔祠”一句,则表现了地方官员因应民心而举行祭祀求雨之仪式,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恐惧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多谢龙公来挹彼,寄声风伯莫吹之”两句中,“龙公”指的是掌管云雨的神灵,而“风伯”则是控制风的神祇。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顺应以及希望春风不要吹散这些及时降临的甘霖,体现出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尊重和期望。

接下来的“麦残黑穟差伤晚,秧出青针未过期”两句,具体描绘了雨水对农作物的滋润。春雨来临后,一方面麦子因雨而得以恢复生机,另一方面,小麦尚未成熟,而秧苗(即禾本科植物的幼苗)则因为雨水而更加茁壮。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也体现了春雨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最后,“想见铃斋闻点滴,银钩满纸又成诗”两句,则是诗人内心的抒发。这里的“铃斋”可能指的是一处幽静的书房或研究室,而“银钩”则形容诗文的美妙与流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雨声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佳作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雨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理解和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于春雨的依赖与珍视。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娄塘里桃蹊即事三首·其一

迎潮小艇漉鱼虾,临水居人引钓车。

不怕桃源迷处所,潮回应带树头花。

(0)

题娱晖亭四首·其四

鹊喜携尊新客,鱼迎散食小僮。

冈腰暮霭凝碧,水面残阳漾红。

(0)

咏雁字二十四首·其二

一行迢递映清秋,真似云烟落纸流。

俄作蜂腰俄鹤膝,亦为虿尾亦蚕头。

来传塞北征夫恨,去写城南少妇愁。

闻说书成天雨粟,应无岁暮稻粱谋。

(0)

再过东园二首·其二

知是午潮落,小溪呜咽流。

绿萝留薄暮,红叶报深秋。

新月远林角,夕阳高树头。

平生丘壑意,一到一消忧。

(0)

八月十三夜同考子弟作有怀拂水

相看转觉此生浮,风月佳时不敢愁。

鸟鹊星河千里夜,暗蛩凉宇一年秋。

书回故国无黄耳,家远清宵总白头。

还忆阑干秋水阔,谢公无客自登楼。

(0)

十五夜无月和韵

节物阴晴总不愁,思家时复一低头。

空劳拄杖中宵待,未遣倾罍向月羞。

放客惺惺归别院,任他晻晻下西楼。

嫦娥亦是人间意,想像含颦耐九秋。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