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运天晷,候虫和岁阴。
昔为莎鸡羽,今为蟋蟀吟。
感彼萧条节,动此栖迟心。
旅人在异乡,相思梦同衾。
登临一以眺,但见丘与岑。
清泠含广泽,悲商印遥林。
结轸还归来,当轩抚鸣琴。
幽兰久不奏,谁哉知此音。
羲和运天晷,候虫和岁阴。
昔为莎鸡羽,今为蟋蟀吟。
感彼萧条节,动此栖迟心。
旅人在异乡,相思梦同衾。
登临一以眺,但见丘与岑。
清泠含广泽,悲商印遥林。
结轸还归来,当轩抚鸣琴。
幽兰久不奏,谁哉知此音。
这首明代杨慎的《秋日杂诗(其二)》描绘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情感。首句“羲和运天晷,候虫和岁阴”借太阳运行和候鸟的变化,象征时光流转,秋意渐浓。接着,“昔为莎鸡羽,今为蟋蟀吟”通过莎鸡羽化为蟋蟀的鸣叫,暗示岁月如梭,人事变迁。
“感彼萧条节,动此栖迟心”表达了诗人对秋季凄凉景象的感触,触发了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旅人在异乡,相思梦同衾”直接抒发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苦,即使在梦中也希望能与亲人共枕。
“登临一以眺,但见丘与岑”写诗人登高远望,所见唯有山丘和峰峦,景色虽美,却更添离愁。“清泠含广泽,悲商印遥林”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哀婉气氛,清凉的水泽和悲凉的商调回荡在远方的树林。
最后两句“结轸还归来,当轩抚鸣琴”表达了诗人想要结束漂泊,回到故乡,独自抚琴排解心中忧郁的愿望。然而,“幽兰久不奏,谁哉知此音”又暗示了知音难觅,无人能理解他的心境,增添了诗的孤寂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寓情于物,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孤独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