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家·其一》
《出家·其一》全文
明 / 释今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才解超尘便杖藜,此身前后隔云泥。

传书何必中郎女,脱俗应辞莱子妻。

仙字藏多从饱蠹,晓钟疏处亦闻鸡。

鹿门山远休惆怅,言念尸饔未许携。

(0)
鉴赏

这首诗《出家(其一)》由明代僧人释今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出家人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状态。

首联“才解超尘便杖藜,此身前后隔云泥。”以“超尘”和“杖藜”为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出家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此身前后隔云泥”则暗示了出家人与世俗社会的界限,如同云与泥之间的距离,象征着心灵的升华与世俗的隔绝。

颔联“传书何必中郎女,脱俗应辞莱子妻。”运用典故,借中郎女和莱子妻的故事,表达了出家人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超越,强调了精神世界的独立与自由,不再受制于传统的家庭和社会角色。

颈联“仙字藏多从饱蠹,晓钟疏处亦闻鸡。”通过“仙字”与“饱蠹”的对比,以及“晓钟”与“闻鸡”的情境,展现了出家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孤独与坚韧,同时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挑战。这里的“饱蠹”可能暗指书籍的丰富与知识的积累,而“晓钟疏处亦闻鸡”则体现了修行者即使在寂静中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象征着内心的觉醒与对外界事物的敏感。

尾联“鹿门山远休惆怅,言念尸饔未许携。”以鹿门山为背景,表达了出家人面对远离尘世的孤独与寂寞时的平静态度。鹿门山是古代文人隐居之地,此处用以象征出家人的精神归宿。最后一句“言念尸饔未许携”,则表明出家人已经放下世俗的牵挂,不再为生计担忧,全身心投入到修行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出家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他们追求精神自由、超越世俗束缚的决心与勇气,同时也蕴含了对修行过程中的孤独、挑战与最终解脱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帾
朝代:明

今帾(一六一八?--一六九○),字记汝。新会人。原姓潘,名楫清,字水因。诸生。将应乡试,适以忧解。服阕,弃诸生,从天然老人受具。明桂王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为雷峰典客,后随杖住丹霞,充记室,再从老人住归宗。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老人入涅,复返雷峰。二十九年还古冈,访寻故旧,忽示微疾,端坐而逝。著有《借峰诗稿》。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猜你喜欢

雪后梅边·其六

小小茅亭面面寒,玉花能薄雪花乾。

今年不是开迟著,等得群花比并看。

(0)

渔父词·其一

晚晴铺网占鸥沙,各自分鱼就酒家。

洞口醉眠船正暖,碧桃流出两三花。

(0)

春词·其四

草色将寒上客衣,柔情只了得花飞。

湘帘不隔社公雨,百姓人家燕未归。

(0)

汪圣权自开寿域作小亭其前植桂环之谒予作扁有诗云不分桂籍一毫月枉踏槐花十八秋其志亦可悲也已为题曰桂穴而系之诗·其一

老蚕作茧自缠裹,不肯生前只么休。

却后百年牢记取,满身明月桂花秋。

(0)

过楚道人舍·其二

平生诗友刘宾客,醉墨曾传到雪庐。

煞说竹溪茅屋好,便能诗亦不如渠。

(0)

观刈·其一

石田荦确底须嫌,苦说频年不下镰。

烟雨一犁经老手,翻匙香雪十分甜。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