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其二》
《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

锦袍错落差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

(0)
注释
此带阅人:这里的人们。
如传舍:像驿站一样流转。
亦悠哉:也显得悠长。
锦袍:华丽的袍子。
错落:不协调。
差相称:勉强搭配。
乞与:赠予。
佯狂老:假装疯狂的老者。
万回:无数回。
翻译
这里的人们像驿站一样流转,流传到我身上也显得悠长。
华丽的袍子虽然有些不协调,但勉强搭配,就像给那个假装疯狂的老者赠予了无数回。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之一,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回味。诗中的“此带”指的是一条玉制成的腰带,它不仅是一个实物,更承载着情谊和记忆。"如传舍"则表达了这份情谊随着时间流转,不断地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直到它流传到了诗人的手中,也显得非常悠长和珍贵。

"锦袍错落差相称"一句,通过对比鲜明的锦衣和带上的装饰,以及它们或许不太匹配的状态,暗示了虽然物品本身可能已经有所损耗,但传递的情感依旧完整无缺。诗人希望能够与元长老多次地分享这份情谊,即便是通过一些看似疯狂或者不合常理的行为,也在所不辞。

整首诗以其深厚的情感和对物品背后故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苏轼对待友情的态度,以及他对于珍贵记忆传承的重视。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月窟吟

月窟与天根,中间来往频。

所居皆绰绰,何往不伸伸。

投足自有定,满怀都是春。

若无诗与酒,又似太亏人。

(0)

鹡鸰

朝兮呼相食,莫兮呼相集。

行行水之湄,止止原之隰。

行止相与言,慎勿罗网入。

君看禽鸟心,犹念在原息。

嗟哉郑氏子,糊口不自给。

(0)

虞美人·其二

翠屏罗幕遮前后。舞袖翻长寿。紫髯冠佩御炉香。

看取明年归奉、万年觞。今宵池上蟠桃席。

咫尺长安日。宝烟飞焰万花浓。

试看中间白鹤、驾仙风。

(0)

谒金门·其二

山吐月。画烛从教风灭。一曲瑶琴才听彻。

金蕉三两叶。骤雨微凉还热。似欠舞琼歌雪。

近日醉乡音问绝。有时清泪咽。

(0)

玉楼春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0)

偶题·其三

闲花浪蕊不知名,又是一番春草生。

病起小园无一事,杖藜看得绿阴成。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