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微波已断魂,何堪如海说侯门。
弓鞋步后金无价,素手擎来玉有痕。
九品终归长乐国,三生还访莫愁村。
予情高洁人谁识,付与风流道学论。
渺渺微波已断魂,何堪如海说侯门。
弓鞋步后金无价,素手擎来玉有痕。
九品终归长乐国,三生还访莫愁村。
予情高洁人谁识,付与风流道学论。
这首诗以咏荷为主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首句“渺渺微波已断魂”,描绘出荷叶上轻轻荡漾的水波,仿佛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下来,“何堪如海说侯门”一句,通过对比广阔的大海与深邃的侯门,表达了对复杂社会环境的感慨,暗示了诗人对于权贵阶层的疏离感。
“弓鞋步后金无价,素手擎来玉有痕”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女子的轻盈步履比作珍贵的黄金,将她手持的荷叶比作温润的玉石,不仅赞美了女子的优雅与纯洁,也暗喻了荷叶的高贵与脱俗。这里,荷叶不仅是自然界的美丽之物,更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九品终归长乐国,三生还访莫愁村”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九品”与“长乐国”的对比,以及“三生”与“莫愁村”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长乐国象征着永恒的快乐与安宁,而莫愁村则是传说中无忧无虑的地方,这两处都寄托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与心灵慰藉的追求。
最后,“予情高洁人谁识,付与风流道学论”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高尚情操的自信,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情操可能不被世人所理解或认同,只能由懂得风雅与道学的人来欣赏和评价。整首诗在赞美荷花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五载支离,病榻馀生,瘦到几分。
忆清才浓福,争推绝世,问形顾影,知是何人。
證去来缘,谈今古事,比似生还入玉门。
踌躇久,笑梦中说梦,春梦无痕。红尘淡若浮云。
漫远逐、渔郎去问津。
叹诙谐曼倩,还留片舌,莺花子野,认取前身。
药饵相随,头颅如许,游戏人间更几春。
休辜负、好暗中拔剑、斩断情根。
容阳娇女,擅班姬才调,移家兰渚。
锦里春风随宦辙,雏凤争传好语。
粉本留香,锦囊绣句,逸调谐宫吕。
轩开写韵,那堪埋玉尘土。
应是忉利仙缘,掌书月府,逐队霓裳舞。
漏尽灯残翻旧稿,剩有遗音酸楚。
蝉咽凄凉,虫丝缭绕,总是伤心谱。
寒宵不寐,顿添幽恨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