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褰衣问翠微,春郊无地不芳菲。
梨花雪湿白欲碎,草色雨馀青乍肥。
天末烟霞引前旆,道傍萝薜上初衣。
翛然顿惬区中赏,此日抽簪愿不违。
春日褰衣问翠微,春郊无地不芳菲。
梨花雪湿白欲碎,草色雨馀青乍肥。
天末烟霞引前旆,道傍萝薜上初衣。
翛然顿惬区中赏,此日抽簪愿不违。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首句“春日褰衣问翠微”以行动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踏春的情景,仿佛亲自步入那片翠绿之中,探寻春天的秘密。接着,“春郊无地不芳菲”一句,直接点明了春天的万物复苏,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生机与芬芳。
“梨花雪湿白欲碎,草色雨馀青乍肥”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梨花比作雪,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而草色在雨后的变化,被形容为“青乍肥”,既表现了雨水滋润后草木生长的勃勃生机,也暗示了春天的滋养与希望。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春日里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天末烟霞引前旆,道傍萝薜上初衣”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烟霞与前旆相映成趣,道旁的藤蔓与新衣相衬,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诗人的心境也随着这美丽的景色而变得宁静与自由。
最后,“翛然顿惬区中赏,此日抽簪愿不违”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满足,以及对生活的一种超脱与淡泊的态度。这里的“抽簪”可能象征着放弃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追求,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侍冠早已挂朝堂,乡县荣标昼锦坊。
尚记香山曾尹洛,更同鲁国欲渔棠。
春风醉客金丝缓,夜烛弹棋玉石忙。
应笑汲卿犹未去,强扶衰病理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