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栖隐处,竹户对林峦。
九月风霜起,孤斋日夜寒。
虫声薄幽砌,雁影度空坛。
松月遥相待,流霞且自餐。
南园栖隐处,竹户对林峦。
九月风霜起,孤斋日夜寒。
虫声薄幽砌,雁影度空坛。
松月遥相待,流霞且自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于南园的宁静生活与内心感受。首句“南园栖隐处”,点明了地点,暗示出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境。接着“竹户对林峦”一句,以竹门对着山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超脱世俗的氛围。
“九月风霜起”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风霜的侵袭不仅渲染了季节的变换,也暗喻着生活的艰辛与挑战。而“孤斋日夜寒”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冷与孤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坚韧。
“虫声薄幽砌,雁影度空坛”通过虫鸣与雁过,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动态,同时也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这里的“幽砌”和“空坛”既指物理空间,也象征心灵的静谧与空旷。
最后,“松月遥相待,流霞且自餐”两句,以松月的长久陪伴和流霞的美味自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满足。松月的“遥相待”寓意着永恒与不变,流霞的“自餐”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简单而纯粹的享受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心境。
庐陵四公子,吾及识其半。
叔也英达人,平易亦精悍。
于时吾始壮,败壁不涂墁。
孤身客东都,转食诸公馆。
时来扣君门,百过不留难。
倾心倒囊笈,燕语彻昏旦。
磬折晚为亲,少得而多患。
相过汝颍上,岁月不胜难。
君才得公馀,十日而千万。
舌端悬日月,笔下来江汉。
此行不寻常,谈者方一贯。
逸足宁小试,宝刀当立断。
用意不崎岖,欲得忘挟弹。
卧念平生亲,稍作春冰泮。
因声督张秦,书来不应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