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
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
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
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
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
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
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
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隐逸的生活态度和闲适的心境。
“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开篇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笼籦"指的是捕鱼用的竹笼,而"截数尺"则暗示了一种选择和限制,"标置"表明了这些笼子的位置被特意地设置,以达到"能幽绝"的效果,即既能捕捉到鱼,也能保持一种隐秘和独立。
“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诗人随后描述了自己在自然中的放松状态,"浮笠"可能是指水面上的落叶或其他漂浮物,而"泽烟"则给人以迷离的感觉。"任卧"表达了一种放纵和安逸,而"桐江月"则是对夜晚月光下江景的一种描绘,"桐"可能指的是树木,这里与"江月"结合起来,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接下来的两句更深入地展现了水生世界的美丽。"丝随碧波漫"可能指的是鱼线在水中随波逐流,而"饵逐清滩发"则描绘了鱼儿追逐着漂浮的食物的情景,"清滩"让人联想到江水的清澈和涓涓。
“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当前时光的珍惜和对四季更迭中秋天美妙声音的赞美。"趁筒时"可能指的是捕鱼的最佳时机,而"秋声正清越"则抓住了秋夜特有的宁静和清晰,"好是"表达了一种满足与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孤独美好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