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发禅僧,无名居士。人道甚似,我道便是。
尘尘劫劫露全身,纸上毫端何处避。
有发禅僧,无名居士。人道甚似,我道便是。
尘尘劫劫露全身,纸上毫端何处避。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的《自赞二首(其二)》中的一句,表达了一种禅宗的意境和态度。诗中的“有发禅僧,无名居士”描绘了两个身份,一个是有头发的禅僧,暗示出修行者的形象;另一个是无名的居士,强调内心的淡泊与超脱世俗的身份。接下来的“人道甚似,我道便是”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认为外在的相似性并非本质,真正的自我即在于“我道”。
“尘尘劫劫露全身”借用佛教术语,形容人生的无常和沧桑,表示无论经历多少世事变幻,都要坦然面对,不隐藏自我。“纸上毫端何处避”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文字虽能记录,但心灵的真谛无法逃避,即使在书写的笔墨之间,也要保持真实。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耶律楚材的禅意人生观,主张直面现实,不回避内心,追求真实的自我表达。
西樵为地枢,东樵对之碧。
造化以二山,交凝作君魄。
积诗如恒沙,云水互阖辟。
每缘流变多,转使眼界窄。
君生万古后,能出万古隙。
众星孤月夺,两界一河画。
灵均与少陵,抗君不君阨。
大抵乐减哀,君穷与才极。
命脉窥自天,世人那能测?
畏君如畏霜,寒芒静相逼。
幸我心如冰,棱棱尚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