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揽胜兴无涯,不似禅居意味佳。
幻色自牵游子目,妖花难入野僧怀。
翻残贝叶闻清梵,飞尽天香散晚斋。
谁悟沾坭心不染,十年面壁锁芒鞋。
寻芳揽胜兴无涯,不似禅居意味佳。
幻色自牵游子目,妖花难入野僧怀。
翻残贝叶闻清梵,飞尽天香散晚斋。
谁悟沾坭心不染,十年面壁锁芒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探寻美景时的独特感受,与禅居生活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深刻联系。诗中“寻芳揽胜兴无涯”开篇即点出游子对美好景色的无限向往,“不似禅居意味佳”则暗示了禅居生活的静谧与内省,与游子的外向探索形成鲜明对比。
“幻色自牵游子目,妖花难入野僧怀”两句,通过“幻色”和“妖花”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诱惑,也暗含了对世俗繁华的反思。游子被这些景象所吸引,而“野僧怀”则代表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翻残贝叶闻清梵,飞尽天香散晚斋”进一步深化了对禅宗文化的理解,贝叶代表着佛教经典,清梵则是佛寺中的诵经声,天香则象征着自然界的香气,晚斋则是对僧侣日常生活的描绘。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谁悟沾坭心不染,十年面壁锁芒鞋”表达了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即使在尘世中,也能保持心灵的清洁,如同十年面壁修行的僧人,最终达到心灵的升华。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游子与禅者不同的心境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