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
耕凿资馀力,樵渔逐四邻。
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
篱落栽山果,池塘养海鳞。
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亲。
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
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
耕凿资馀力,樵渔逐四邻。
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
篱落栽山果,池塘养海鳞。
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亲。
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职后隐居田园的生活情景。开篇“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表明诗人选择背靠大江,在偏远的地方定居,并以此自居为世人所遗忘之人。紧接着,“耕凿资馀力,樵渔逐四邻”写出了诗人在田园中的劳动生活,他通过耕作和砍柴来维持生计,同时也与周围的邻里建立了联系。
“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这两句描绘了农事和季节的变换。麦子成熟时桑树的叶子也长得很大,而梅雨过后稻田里种植的新谷物生长旺盛,这些都是农业社会中对自然周期的依赖和喜悦。
“篱落栽山果,池塘养海鳞”则是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自给自足。他不仅种植果树,还在池塘中养殖鱼类,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亲”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通过吟唱歌曲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同时也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友好的情感联结。
最后,“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选择与世隔绝,希望能像朋友一样安度晚年,保持这种平静而简单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做修行要知捷迳,如何置炉安灶。
便把丹田,宝贝万象,森罗总齐祈祷。
都归此处,向药珠宫前,尽教开道。
拥出灵明,一颗神珠衮颠倒。
得得晴空上面,玉皇宣诏。
青童谨捧金诰。
此则缘功与行,两两双全,瑞祥敷焘。
绵绵永永,在大罗天中,执携芝草。
了了真玄,顿觉无为越三岛。
急急回头。
得得因由。
物物更不追求。
见见分明把个,般般打破优游。
净净自然莹彻,清清至是真修。
妙妙中间通出入,玄玄里面细寻搜。
了了达冥幽。
稳稳拈银棹,惺惺驾、大法神舟。
速速去超彼岸。
灵灵现住瀛
能置田庄。
买得浮桑。
蓬莱路做清凉。
渐渐成作用,昆仑上、别有嘉祥。
每岛各开三户,殊名号、九般房。
渐见初*寂生祖,次通长聚见元阳。
流转遇明堂。
好看炎炎景,这毗邻、现出亮光。
处此安居已定,住瀛洲
心中真性修行主,锻练金丹津液。
交流浇淋,无根有苗琼树。
常灌溉润瑶枝,密叶黄莺语。
莹灵声韵明眸,正觑婴儿,兑方骑虎。
堪诉。
姹女跨青龙,四个同归去。
本元初得,静里还辉。
回光使胎仙舞。
应出上现昆仑,得复蓬莱处。
我不妄想云霞,鸾鹤天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