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叶卿还陇西公幕兼简周军咨》
《送叶卿还陇西公幕兼简周军咨》全文
明 / 高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落石关城动鼓笳,远游怜汝尚无涯。

壮身谩托三公府,归梦难寻万里家。

投驿暮山灯照叶,待潮秋渡棹粘沙。

军中记室能相问,只说愁吟对菊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qīngháilǒng西gōngjiānjiǎnzhōujūn
míng / gāo

luòshíguānchéngdòngjiāyuǎnyóuliánshàng

zhuàngshēnmàntuōsāngōngguīmèngnánxúnwànjiā

tóu驿shāndēngzhàodàicháoqiūzhàoniánshā

jūnzhōngshìnéngxiāngwènzhīshuōchóuyínduìhu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叶卿前往陇西公幕任职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关切。首句“落石关城动鼓笳”以边关的鼓声和号角声渲染出离别的氛围,显示出环境的雄浑与苍凉。第二句“远游怜汝尚无涯”表达了诗人对叶卿长途跋涉的同情和对未知前路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壮身谩托三公府,归梦难寻万里家”,诗人感叹友人身负重任,但心中对家乡的思念难以割舍,暗示了仕途的艰辛和对家庭的牵挂。第五、六句“投驿暮山灯照叶,待潮秋渡棹粘沙”通过描绘夜晚投宿驿站和秋水涨潮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难和漫长。

最后两句“军中记室能相问,只说愁吟对菊花”,诗人想象在军中,如果有人询问友人的状况,就请转达他的愁绪和对菊花的思念,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和思乡之情,以此结尾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
朝代:明   字:季迪   号:槎轩   籍贯:江苏苏州   生辰:1336-1373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猜你喜欢

秋兴八首·其七

百二秦关定帝州,祖龙何处觅浮丘。

不信鲁连能蹈海,却疑李广未封侯。

云山一自归黄鹤,沙渚于今泛白鸥。

观水再逢梧叶冷,乘槎应溯蠡湖秋。

(0)

代挽楚抚军

形势推荆楚,朝廷倚栋梁。

安危臣弟在,眷注帝心长。

北阙悬黄鹄,南楼启武昌。

绸缪多牖户,锁钥几封疆。

梁木俄然折,连枝更可伤。

精灵凭将士,涕泗满湖湘。

文武今谁宪,神明夙自强。

猷须元老壮,兵以丈人祥。

七载忘裘带,三年缺斧斨。

疮痍犹未起,衽席总多方。

杀气愁金齿,妖星恨火房。

推心消反侧,奋臂作金汤。

德润如阴雨,威寒俨肃霜。

王侯同汗马,父老只甘棠。

碣为神君勒,书探武库藏。

弥留犹请命,感激每飞章。

往者绥江左,苍生恋衮裳。

流离忧水旱,博济及炎荒。

玉匕回凋瘵,金标立纪纲。

九重喉舌寄,万姓藻蘋香。

遂有司空命,重开仆射堂。

位虽高虎拜,寿未至鹰扬。

部曲传兵法,宸居念国殇。

榇归辽海上,舟过秣陵旁。

形影孤花萼,肝肠断雁行。

哲兄存少保,令子得仙郎。

继述应无忝,忠勤定不忘。

诏先崇俎豆,勋益重旂常。

洲草凋鹦鹉,山云惨凤凰。

英魂终沔鄂,同气永参商。

药石那能视,人琴并已亡。

家风馀白简,世业更青箱。

絮酒随河伯,云旗指点苍。

千秋友于痛,呜咽此斜阳。

(0)

冬菊赠人

节过无人赏,芬芳实在今。

香分梅萼暗,色与雪花深。

甘苦平生节,荣枯一日心。

年年当小岁,君向粤中寻。

(0)

答于鼎·其一

今代神交我,无如君弟兄。

心从天外得,目向梦中成。

黄海期终践,炎州事已平。

寄言峰上月,留为绿樽明。

(0)

野泊

潇潇风雨满关河,远客扁舟万里过。

草色尚迷吴苑在,春花不似故园多。

诸峰夹水流飞翠,一雁冲寒下夕波。

闻说豪华零落尽,天涯行乐意如何。

(0)

人日登粤王台

登台试人日,此日谓宜人。

日照高台色,台非故苑春。

青山白云路,绿水流花津。

醉欲呼鸾去,遥遥芳杜邻。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