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闻未必虚,我心不可存。
所闻未必实,我心安可存。
天道无一至,人事有同还。
我自处其平,得失无悲欢。
所闻未必虚,我心不可存。
所闻未必实,我心安可存。
天道无一至,人事有同还。
我自处其平,得失无悲欢。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名为《所闻》。诗中探讨了对所听闻之事的怀疑与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
首句“所闻未必虚,我心不可存。”提出疑问,所听到的事情未必是虚假的,但个人内心的感受却难以确信。接着,“所闻未必实,我心安可存。”进一步强调,即使所闻之事真实,内心的反应也难以把握和确定。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与内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天道无一至,人事有同还。”指出自然界的规律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或达到(“无一至”),而人类的行为和经历却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人事有同还”)。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宇宙真理与人类经验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
“我自处其平,得失无悲欢。”最后两句表明诗人选择在平静中生活,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不再感到悲伤或欢喜。这种超然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淡然看待,以及寻求内心宁静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外界与内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自我认知的深入思考。它鼓励读者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以达到一种超越物质得失的精神境界。
中天日丽转洪钩,紫凤黄龙呈瑞。
附翼攀鳞登庆会,谁是晚成之器。
击楫中流,闻鸡而起,多少澄清志。
斗牛南射,寒光炯炯垂地。
报道玉塞秋高,虎皮雕羽箭,西征辽水。
铭勒燕然头欲白,壮矣风云英气。
他日归来,堂开绿野,富贵功名遂。
故园松菊,邻翁酿酒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