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树加蒙密,波涛计渺冥。
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
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
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
草树加蒙密,波涛计渺冥。
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
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
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季梅雨时节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草树加蒙密,波涛计渺冥"两句,刻画出草木被连绵细雨浸润后的景象,树叶与草丛间的空隙都被湿气填满,而远处的水波则显得深不可测。
接下来的"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两句,诗人似乎在建议或者描写自己穿行于湿漉漉的野地,直至那远处隐约可见的江边小亭。这里的“屩”字用得极妙,既形象又带有一丝幽默。
"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两句,则转向了家居生活的景象。在梅雨季节,柴火难以干燥,厨房里的烟雾因此变得异常浓重。同时,由于连绵的雨水,使得井水变得混浊,不易取用。
最后,"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两句,描写了诗人独坐在空旷幽暗的厅堂中,只有偶尔飞过的一两只萤火虫打破了周围的静谧与黑暗。这里的“虚堂”不仅形容空间,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梅雨季节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这种氛围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我家细湖上,桃根夹岸栽。
日昨解维时,正及满堤开。
一为饥火驱,胜游动辄乖。
娇免惜我别,花下几徘徊。
连朝恶风雨,万红总尘埋。
故人喜我至,软脚斟新醅。
方知是寒食,禁烟冻厨斋。
为言甘墩游,惜未吾子偕。
有诗宛如花,春思与墨谐。
人生曾几何,陆陆困黄埃。
明朝定晴霁,新诗尚可怀。
且共扁舟去,扶醉六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