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调笑令.咏古七首·其三茝奴》
《调笑令.咏古七首·其三茝奴》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古调笑

崔家女弟世所无,弹筝自命为茝奴。

重泉犹作人间曲,摧藏掩抑声嗟吁。

当时旧事心犹省,长秋一曲红窗影。

梦里曾陪元舍人,银筝凄苦人清冷。清冷。虚无境。

手拨银筝心自省。长秋一曲红窗影。

弦里分明悲哽。泉台不少人间景。后苑君王巡幸。

(0)
鉴赏

这首《调笑令·咏古七首(其三)茝奴》由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通过崔家女弟“茝奴”的形象,描绘了一位在地府仍弹奏人间乐曲的女子形象,充满了哀怨与深情。

开篇以“崔家女弟世所无”起笔,强调茝奴的独特与非凡,她不仅技艺超群,更以其名字“茝奴”自命,暗示其身份与才情非同寻常。接着,“重泉犹作人间曲,摧藏掩抑声嗟吁”,描述了她在地府仍弹奏着人间的乐曲,情感深沉,声音中满是压抑与叹息,表现了她对生前世界的留恋与不舍。

“当时旧事心犹省,长秋一曲红窗影”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茝奴内心的回忆与怀念,她虽身处地府,但对过去生活的点滴记忆犹新,尤其是那在红窗下弹奏的一曲,仿佛仍在眼前,充满了温馨与哀愁。

“梦里曾陪元舍人,银筝凄苦人清冷”则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了茝奴与元舍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她弹奏时的凄凉与孤寂,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清冷。虚无境。手拨银筝心自省”,这一段通过环境与动作的描写,强化了茝奴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反思,她独自在虚无的境界中,通过弹奏银筝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长秋一曲红窗影。弦里分明悲哽。泉台不少人间景。后苑君王巡幸。”最后四句,将主题升华,强调了地府虽与人间相隔,但仍有相似的景象与情感,如同后苑君王的巡幸,既是对人间生活的追忆,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陈维崧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以及对于生命、爱情与艺术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别汪仲淹一章

阳鸟北回翔,西南厉其翅。

岂不恋比翼,群生各有制。

衔草未遑食,顾巢焉能憩。

念子乃从兄,怆予偏别弟。

置祖荐大烹,行留各有味。

子其珍尔璞,毋为贱工弃。

(0)

古意赠伯玉中丞二首·其二

煜煜双纯钩,磨者益其锋。

谡谡孤松树,耻为霜霰容。

良骥疲太行,骧首思腾冲。

万翮摩广原,畴能韬劲弓。

之子负宏奇,郁为盖代雄。

闽山有馀荫,粤海无惊风。

惜哉世路晚,刺促难为工。

君子任其劳,小人代其庸。

天顾犹未宁,毋为悲道穷。

(0)

旅梦作恶书此自解

沟壑偶不死,来为世人弄。

太湖七千顷,烟霞竟谁共。

残月将曙来,清钟应霜动。

殇子久已觉,彭聃犹然梦。

去去勿复陈,吾生有吾重。

(0)

寓怀·其十六

蜀有严夫子,渊博世无俦。

九州历其八,意者辞帝州。

五经亦以四,将无废春秋。

春秋不忍读,帝州不可游。

伐国且问谀,君子非所酬。

是以终岩穴,冥心蹈清幽。

(0)

阳春曲

杨柳窣地万千丝。金堤碧桃花吐荑。

攀条折花将遗谁。将遗谁,心自了。人耳多,黄耳少。

(0)

来罗·其一

并蒂青莲花,下覆双鸳鸯。

秋风昨夜来,那得似侬长。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