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乃是古诗流,况有池塘春草俦。
莫遣宣城独垂号,云山彼此谢公游。
金声乃是古诗流,况有池塘春草俦。
莫遣宣城独垂号,云山彼此谢公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黄滔的作品,题为《经慈州感谢郎中》。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金声乃是古诗流”,这里的“金声”可能指的是溪水的清脆声音,这里的“古诗流”则是指诗中的传统意象。诗人通过这样的开篇,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氛围。
“况有池塘春草俦”,这句话描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池塘”和“春草”都是常见的诗词意象,代表了生命力和希望。这里,“俦”字可能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莫遣宣城独垂号”,这句话中的“宣城”很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而“独垂号”则可能是在描写一种孤独或者寂寞的情感。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不愿意让某些美好之地或情感孤独存在的愿望。
“云山彼此谢公游”,这句话中,“云山”给人以遥远和高洁的感觉,而“彼此”则可能是在强调一种交流或者互动。“谢公游”中的“谢公”可能是指某位官员或有名之士,诗人在此可能是在表达对其的尊敬和感激,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然美景的一种享受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草木的描写,以及对人物交往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它山堰,堰在四明之鄞县。
一条水出四明山,昼夜长流如白练。
连接大江通海水,咸潮直到深潭里。
淡水虽多无计停,半邑人民田种费。
大和中有王侯令,清优为官立民政。
昨因祈祷入山行,识得水源知利病。
棹舟直到溪岩畔,极目江山波澜漫。
略呼父老问来由,便设机谋造其堰。
迭石横铺两山嘴,截断咸潮积溪水。
灌溉民田万顷馀,此谓齐天功不毁。
民间日用自不知,年年丰稔因阿谁。
山边却立它神庙,不为长官兴一祠。
本是长官治此水,却将饮食祭閒鬼。
时人若解感此恩,年年祭拜王元炜。
山下花岩会,松间水积深。
晚荷交乱影,疏竹引轻阴。
云散千岩暮,风生万木吟。
循涯通妙理,步胜获幽寻。
望鸟知无迹,看猿欲学心。
浮荣指西景,微尚寄东岑。
待月开山合,闻钟出石林。
波文摇翠壁,蝉响续幽琴。
永日陪霜简,通宵听梵音。
机閒任情性,道胜等浮沉。
赏异方终古,佳游几度今。
自然轻执简,宁敢忘抽簪。
过见心皆妄,驱驰力未任。
从来谢公意,山水爱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