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感·其四》
《秋感·其四》全文
清 / 朱景英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风人托比兴,陈义岂不高。

如何假啼笑,率尔翰墨操。

似闻秋虫响,不敌天鸡号。

啁哳亦自得,久客增郁陶。

乃知自然音,入耳均吟猱。

桐玉切孤朗,天律与之遭。

嗤子耽啸歌,聊写劳心忉。

(0)
鉴赏

这首诗《秋感(其四)》由清代诗人朱景英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感慨与自然界的微妙联系。

首句“风人托比兴,陈义岂不高”以“风人”比喻诗人,借以表达诗人通过比兴手法传达的深刻意义。接着,“如何假啼笑,率尔翰墨操”则揭示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即使在啼笑之间,也难以掩饰内心的真实情感,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率真与坦诚。

“似闻秋虫响,不敌天鸡号”将秋虫的微弱声响与天鸡的高昂鸣叫进行对比,暗示了自然界中声音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思考。

“啁哳亦自得,久客增郁陶”描述了诗人长时间客居他乡,内心逐渐积累的忧郁与沉思。这里的“啁哳”既指秋虫的叫声,也暗喻内心的纷扰与纠结,而“郁陶”则表达了诗人因长期客居而产生的深沉情感。

“乃知自然音,入耳均吟猱”强调了自然之声对于心灵的影响,无论是高亢还是低沉,都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这里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音律与人的内心情感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桐玉切孤朗,天律与之遭”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关系,桐木的清亮与天籁之音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纯净而美好的世界。而“嗤子耽啸歌,聊写劳心忉”则是诗人对自身情感状态的反思,他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不忘抒发内心的劳苦与忧愁,体现了诗人既欣赏自然之美,又勇于面对生活挑战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秋感(其四)》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探索,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性思考的佳作。

作者介绍

朱景英
朝代:清   字:幼芝   籍贯:湖南武陵

一字梅冶,晚号研北翁。乾隆十五年解元。历任宁德知县,台湾鹿耳门同知,北路理番同知。工汉隶。尝纂修《沅州府志》。有《海东日札》、《畬经堂集》、《研北诗馀》
猜你喜欢

咏歌童并谢王都督

绣帷携出玉芙蓉,半面春风笑向侬。

绝世风流西子媚,自天妆点小乔同。

歌声浏湸娇莺语,舞态轻翻落雁容。

莫问娉婷是真否,酒□今夕十分浓。

(0)

即事

景入朱明物候丰,杖藜扶我看花丛。

暗窥黄雀依林蜢,啄破鹪鹩捲叶虫。

萱草傍池花淹露,芰荷出水叶迎风。

心闲便觉全无恙,况在乾坤浩荡中。

(0)

予时叨承部檄督粮于通州与同僚数以公事往回京师因其经过游览之所分为七题每人作诗以纪其事云·其五花园玩赏

经过莫厌我频来,松径连云古峒开。

一榻风烟供睡卧,数株红紫可徘徊。

家童先我供茶碗,羽客留人共酒杯。

旁有一门通物外,花枝临水小天台。

(0)

到官

行年方五十,拜职地官曹。

面目尘埃染,心神会计劳。

效忠期犬马,爱国惜脂膏。

借问东南客,漕兵卖布袍。

(0)

责子赋此自解

不为痴顽怒,那知气数穷。

省躬虽老子,得性自天公。

每见黎民变,难教圣子聪。

顾非湖海地,安得有鱼龙。

(0)

对花

亭前方丈地,犹种几株花。

暖日麻姑酒,春风陆羽茶。

芳容朝锁雾,艳色晚薰霞。

最爱春晴好,长看兴未涯。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