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录别·其二》
《录别·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大江多悲风,秋日澄清阴。

浮云无本根,天路难重寻。

故人一失所,结交良苦心。

游子易慷慨,抚剑吐哀吟。

白发行萧萧,繁霜悴我衿。

登城望四野,明月照北林。

悠悠委他乡,中怀安可任。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录别(其二)》,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感慨。

首句“大江多悲风”,以大江上的悲风起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预示着离别的悲伤情绪。接着“秋日澄清阴”一句,通过秋天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浮云无本根,天路难重寻”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变幻莫测的人生比作飘浮不定的云彩,表达了对人生道路不确定性的感慨,以及对重新找到人生方向的困难。

“故人一失所,结交良苦心”则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失去好友的痛苦和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游子易慷慨,抚剑吐哀吟”两句,描绘了游子在离别时的慷慨激昂,以及通过抚剑吟唱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白发行萧萧,繁霜悴我衿”两句,通过描写诗人年老体衰的形象,以及被霜雪覆盖的衣襟,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不再的感慨。

最后,“登城望四野,明月照北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四周,明月照亮了北边的树林,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悠悠委他乡,中怀安可任”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牵挂和对内心情感无法承载的感慨,收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离别、时光、友情、人生等主题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颂古三十一首·其十六

西来祖意问如何,柏树庭前指似他。

射虎不真徒没羽,至今天下有誵讹。

(0)

偈颂三首·其三

十二月初一,岁事将周毕。

腊月火烧山,旱雷轰霹雳。

瞌睡师僧惊觉来,三九依前二十九。

(0)

浮槎山

山为浮来海莫沈,萧梁曾此布黄金。

梵僧亲指耆阇路,帝女归传达磨心。

地控好峰排万仞,涧馀流水落千寻。

灵踪断处人何在,日夕云霞望转深。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九三

閒云之动,野水之流。

体万像之平等,了一身而自由。

机轮无滞兮,凿枘相投。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十

三河野人,两浙社宾。湛存该理智,妙触出根尘。

乌藤行脚丛林事,鈯斧住山云水身。

(0)

禅人写真求赞·其六十一

器宇潭潭,风骨岩岩。

云梦之气吞八九,嵩少之道落二三。

守一爻生成之机纽,秉诸祖烹锻之锤钳。

捏聚放行也肖岳蓄而海涵。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