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多悲风,秋日澄清阴。
浮云无本根,天路难重寻。
故人一失所,结交良苦心。
游子易慷慨,抚剑吐哀吟。
白发行萧萧,繁霜悴我衿。
登城望四野,明月照北林。
悠悠委他乡,中怀安可任。
大江多悲风,秋日澄清阴。
浮云无本根,天路难重寻。
故人一失所,结交良苦心。
游子易慷慨,抚剑吐哀吟。
白发行萧萧,繁霜悴我衿。
登城望四野,明月照北林。
悠悠委他乡,中怀安可任。
这首诗名为《录别(其二)》,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感慨。
首句“大江多悲风”,以大江上的悲风起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预示着离别的悲伤情绪。接着“秋日澄清阴”一句,通过秋天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浮云无本根,天路难重寻”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变幻莫测的人生比作飘浮不定的云彩,表达了对人生道路不确定性的感慨,以及对重新找到人生方向的困难。
“故人一失所,结交良苦心”则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失去好友的痛苦和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游子易慷慨,抚剑吐哀吟”两句,描绘了游子在离别时的慷慨激昂,以及通过抚剑吟唱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白发行萧萧,繁霜悴我衿”两句,通过描写诗人年老体衰的形象,以及被霜雪覆盖的衣襟,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不再的感慨。
最后,“登城望四野,明月照北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四周,明月照亮了北边的树林,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悠悠委他乡,中怀安可任”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牵挂和对内心情感无法承载的感慨,收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离别、时光、友情、人生等主题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