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不羡青藜贵,清梦何曾到石渠。
裁得綀囊连夜喜,儿童也学裹衣裾。
山中不羡青藜贵,清梦何曾到石渠。
裁得綀囊连夜喜,儿童也学裹衣裾。
这首诗名为《囊萤(其一)》,作者是宋代诗人薛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满足与自得。"山中不羡青藜贵"一句,青藜指古代学宫中的照明工具,诗人表示自己身处山野,并不羡慕那些世俗的荣华富贵。"清梦何曾到石渠"则暗示了诗人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连梦境都未曾涉足官场的繁华。
"裁得綀囊连夜喜",诗人对能拥有一个綀(细薄的丝绸)制成的书囊感到欣喜,这书囊或许象征着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富足。"儿童也学裹衣裾"则描绘出孩子们模仿大人的行为,对读书学习充满好奇和向往的场景,展现了家庭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温馨画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和教育后代的重视,流露出淡泊名利、崇尚学问的人生态度。
昨夜海风吹愁妇,云伴天涯乱云飞。
绿眼红髯田氏岛,拾得云是千秋宝。
双手携来寄与君,勿但珍重比瑶草。
可以之为骆丞蝉,可以之为沈令燕。
既可以飞亦可走,眉山骑鹿平何有。
扶醉欲将天地翻,填心已速乾坤朽。
湘妃之瑟鼓不成,若兰之文回不明。
愿君珍重珍重之,此意非君莫却知。
君子出门时,不谓行当久。
一行历九春,妾魂如中酒。
燕北多悲风,越南少归鸿。
行藏不可料,不知商与戎。
君虽惜高节,妾亦惜芳颜。
芳颜有几何,别离在其间。
春风不解事,又放柳青青。
寄言谢花鸟,不及伴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