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凤何尝不在郊,太平消得苦譊譊。
才闻善事心先喜,每见奇书手自抄。
一瓦清泉来竹下,两竿红日上松梢。
窝中睡起窝前坐,安得闲辞解客嘲。
麟凤何尝不在郊,太平消得苦譊譊。
才闻善事心先喜,每见奇书手自抄。
一瓦清泉来竹下,两竿红日上松梢。
窝中睡起窝前坐,安得闲辞解客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自乐吟》,描绘了作者对平静、简朴生活的欣赏和自得其乐的心态。首句“麟凤何尝不在郊”暗示吉祥之物寓于平凡之中,表达出作者对自然和谐的赞美。接下来的“太平消得苦譊譊”反映出他对社会安宁的珍视,即使外界有些纷扰(譊譊),也能在内心保持平静。
“才闻善事心先喜,每见奇书手自抄”两句,体现了作者对于善良行为和知识的热爱,每当听到或看到美好的事物,他都会感到喜悦,并亲自去记录和传播。
“一瓦清泉来竹下,两竿红日上松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清泉从竹林间流过,红日升起在松树梢头,展现出作者所处环境的恬静与美好。
最后两句“窝中睡起窝前坐,安得闲辞解客嘲”表达了诗人满足于日常生活,不为外界的嘲笑所动,只愿享受这份内心的宁静和自在。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褐衣怀玉未全贫,况有梅花作好春。
丽句与花相映发,总输天上谪仙人。
可叹人生有限身,终朝长是困嚣尘。
向来每愧为人役,今日方能保我真。
幸有一丘堪避俗,何妨百岁作閒人。
更烦妙句相褒借,顿觉柴门暖似春。
透户穿帘到眼边,陡惊滕六逞威权。
御寒我独忧无褐,得饱人皆喜有年。
已见欢声腾比屋,好将盛事被丹弦。
此时且莫孤清赏,早晚除书下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