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晚三首·其一》
《春晚三首·其一》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阴阴垂柳闭朱门,一曲阑干一断魂。

手把青梅春已去,满城风雨怕黄昏。

(0)
翻译
茂密的柳树笼罩着朱红的大门,一曲栏杆旁弥漫着哀愁。
手中握着青梅,春天已经离去,全城风雨中我唯恐黄昏来临。
注释
阴阴:形容柳树茂盛阴暗。
朱门:富贵人家的大门,这里指宅院。
一曲:此处表示一段。
阑干:栏杆或台阶。
断魂:形容心情极度悲伤。
青梅:未成熟的梅子,象征青春或早春。
春已去:春天已经结束。
满城风雨:形容风雨交加,也可象征世事变迁。
怕黄昏:害怕黄昏时刻的到来,可能寓意对未来的担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寂寥景象。首句“阴阴垂柳闭朱门”以阴郁的垂柳和紧闭的朱门,渲染出一种沉闷而落寞的气氛,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隔离。次句“一曲阑干一断魂”,通过“一曲”和“一断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凭栏远眺时的深深哀愁,仿佛栏杆上的每一处都承载着无尽的思绪和失落。

“手把青梅春已去”进一步点明了时令,青梅熟透,春天已然离去,这不仅象征着自然的变迁,也暗示了主人公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最后一句“满城风雨怕黄昏”,以满城风雨的凄凉画面,烘托出诗人对黄昏时分的恐惧,可能是因为黄昏常常引发人们对离别、衰老或未知的忧虑,使他更加感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春去秋来、时光荏苒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鹧鸪天·名在休文季孟间

名在休文季孟间。
一时风味更萧然。
琼林不逐春风老,安用丹砂巧驻颜。
春入户,酒吹澜。
小桃枝上锦阑斑。
明年欲与君为寿,无路相从入道山。

(0)

鹧鸪天·袅袅云梳晓髻堆

袅袅云梳晓髻堆。
涓涓秋净眼波回。
旧家十二峰前住,偶为襄王下楚台。
闲院静,小桃开。
刘郎前度几回来。
东风易行云散,花里传觞莫谩催。

(0)

鹧鸪天·晴日烘帘暖似春

晴日烘帘暖似春。
菊回霜晕浅仍深。
谁知此地栽花手,便是当时嗅蕊人。
秋渺渺,夜沈沈。
一声清唱袅残音。
娇痴应挽香罗比,六幅双裙染郁金。

(0)

鹧鸪天·读尽牙签玉轴书

读尽牙签玉轴书。
不知门外有围蔬。
借令未解銮坡去,也合雠书在石渠。
微雨后,小寒初。
满斟长寿碧琳腴。
不须更问荆州路,便上追锋御府车。

(0)

鹧鸪天·年少登高意气多

年少登高意气多。
黄花压帽醉嵯峨。
如今满眼看华发,强拈茱萸奈老何。
千垒岫,万重波。
一时分付与秦娥。
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

(0)

鹧鸪天·终日看山不厌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
寻思百计不如闲。
何时得到重阳日,醉把茱萸仔细看。
欹醉帽,倚雕阑。
偶然携酒却成欢。
篱边黄菊关心事,触误愁人到酒边。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