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见孟尝养士及叔孙演礼故碑》
《见孟尝养士及叔孙演礼故碑》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时雄因客重,曲学表君尊。

义市齐公子,礼传汉叔孙。

两生终莫致,三窟竟何存。

寂寞荒碑在,徒贻识者论。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见孟尝养士及叔孙演礼故碑》。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孟尝君和叔孙通,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表达了对人才培养与礼仪传承的深刻思考。

首联“时雄因客重,曲学表君尊”点出主题,强调了人才对于时代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知识与学问的价值。这里的“雄”指英雄或杰出人才,“客”则泛指宾客或外来人士,通过他们的贡献提升了时代的地位。“曲学”可能是指非正统或独特学说,这里用来形容君主对不同知识体系的尊重和接纳。

颔联“义市齐公子,礼传汉叔孙”进一步展开,将孟尝君和叔孙通作为例子,分别代表了义与礼的实践。孟尝君以仁义著称,广招门客,体现了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叔孙通则是汉初礼制的奠基人,通过制定礼仪制度,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个人品质与社会规范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颈联“两生终莫致,三窟竟何存”转而表达了一种遗憾和反思。这里的“两生”可能指的是孟尝君的门客,暗示了尽管孟尝君广纳贤才,但最终未能实现其理想;“三窟”出自《战国策》,原指狡兔有三个藏身之处,这里可能象征着逃避困境的策略或方法。此联表达了对人才培养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尾联“寂寞荒碑在,徒贻识者论”收束全诗,以荒碑为喻,说明历史上的功绩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被遗忘,只有懂得历史的人才能从中获得启示。这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也表达了对后世学者责任的期待,即通过研究历史,传承智慧,启迪未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回顾,探讨了人才与社会、道德与礼仪、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会集孙少涧山房

何处德星聚,今朝大会开。

烟村历涧道,古洞傍林隈。

董子下帷愤,长沙治世才。

四方政多事,碌碌亦何哉。

(0)

鼓子花

鼓子花堪爱,疏葩淡碧时。

未陪葵向日,且伴菊当篱。

土厚根条达,凉多世俗希。

可怜红槿类,无益自衰迟。

(0)

寒食杂兴二篇·其一

安居岂是安居地,木偶漂来且庶几。

日向柳边回晚照,雨随云去敛馀扉。

相逢又说分新火,孤坐谁怜尚袷衣。

试破泥头开煮酒,菖蒲香细蜡花肥。

(0)

辛未除夜

爆竹懒能熏,桃符又上门。

老身迷岁月,春色遍乾坤。

桂岭家何在,茅堂酒满尊。

小笼温衲被,清梦接黄昏。

(0)

胡夔文挽诗

夏馀共啜荈,秋尽犹依松。

园林转青阳,念子胡绝踪。

夙疾淹岁时,遇我言家讧。

席荆每慨然,携侍或径从。

累葛莫蔓樛,旨蓄不御冬。

金尽似苏季,礼阙非皋佣。

速子实死繇,疲旅益病重。

以子好诗书,既乃思云风。

著籍洪宪臣,事与刘叔同。

知耻较彼贤,我为歌商颂。

感兹伤子逝,论子使世恫。

春溪长百草,野蕨渐紫茸。

寂寂子倘来,悠悠亦无穷。

(0)

宁都县道中

绿水桥头小钓车,数椽败屋柱槎牙。

年年贼火无人住,风落棠梨几片花。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