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辛巳正月十六日张云斋过访郭舜元高飞卿持草书黄庭来会作上元歌》
《辛巳正月十六日张云斋过访郭舜元高飞卿持草书黄庭来会作上元歌》全文
宋 / 家铉翁   形式: 古风

市人欢呼赏元夕,羁人掩关玩周易。

易中具足光明灯,一灯散作千百亿。

粤从上元甲子到于今,经几上元此灯炯炯如一日。

静思此理发长啸,短檠孤坐看虚碧。

广文先生乃我义理朋,从我求观无尽灯。

我灯无尽易无尽,五行阴阳太极惟一心。

东邻有客好奇逸,袖出异书光芒与我易相射。

平生但识羲孔元之元,不省虚皇大道玄中玄。

我欲与君互酬答,各妙其妙勿以言语传。

会得易中极玄中玄,与子日日张灯作上元。

(0)
注释
市人:市民。
羁人:旅人。
周易:《周易》。
光明灯:智慧之光。
千百亿:千万家。
粤:自。
上元:元宵节。
炯炯:明亮。
一日:如一日。
发长啸:长叹。
短檠:小灯。
虚碧:夜空。
广文先生:学术朋友。
义理朋:学术伙伴。
无尽灯:永不熄灭的灯。
五行:金木水火土。
阴阳:对立统一。
太极:宇宙本源。
好奇逸:好奇。
异书:奇异的书。
易相射:相互辉映。
羲孔元之元:羲和孔子的根本。
虚皇大道:大道的深处。
互酬答:相互交流。
妙其妙:各自的妙处。
极玄中玄:最深奥的部分。
张灯:点亮灯。
翻译
市民们欢庆元宵节,旅人闭门研读《周易》。
《易经》中充满智慧之光,一盏灯能照亮千万家。
自上元甲子至今,这盏灯始终明亮如初。
静静思考,不禁长叹,独坐灯下,凝视夜空。
广文先生是我学术上的朋友,他请求观赏那盏永不熄灭的灯。
我的灯,易经的智慧无穷无尽,五行阴阳太极,皆源于同一心灵。
东边邻居有位好奇的客人,拿出奇异的书籍,其光芒与易经相互辉映。
我一生只理解羲和孔子的根本,却未触及大道最深奥的部分。
我想与你交流,各自分享各自的妙处,不必用言语表达。
领悟到易经中的至深至玄,让我们每日都点亮灯,如同上元节一般庆祝。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在家元宵节赏灯时的独处与思考,以及与友人交流玄理的情景。首句“市人欢呼赏元夕”展现了元宵节热闹的市井景象,而诗人自己则选择“羁人掩关玩周易”,沉浸在经典研读中。诗人将易经中的智慧比喻为“光明灯”,认为其内涵丰富,能照亮内心世界。

“粤从上元甲子到于今,经几上元此灯炯炯如一日”表达了易学的恒久不变和灯光明亮的持久,象征着智慧的传承。诗人感叹时光流转,易学始终如一地照亮他的生活。

“静思此理发长啸,短檠孤坐看虚碧”描绘了诗人独自沉思的场景,灯下读书,心境宁静。他与好友“广文先生”是义理上的知己,后者请求观赏“无尽灯”,这灯象征着无穷的智慧。

“东邻有客好奇逸,袖出异书光芒与我易相射”描述了一位邻居的好奇者,带来不同寻常的书籍,与易学相互辉映。诗人表示,他们不追求表面的元始,而是深入理解“羲孔元之元”背后的深层道理。

最后,诗人提出与友人“互酬答,各妙其妙”,希望通过无声的领悟,共同把握易学中的至高玄理,每日如上元节般点亮智慧之灯。

整首诗通过元宵灯会的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易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知识交流的渴望,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家铉翁
朝代:宋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猜你喜欢

上京杂咏十首·其九

市狭难驰马,泥深易没车。

冻蝇争日聚,新燕掠风斜。

晚汲喧沙井,晨炊断木槎。

闾阎通茗酪,俗简未全奢。

(0)

都南张氏园寓居

尺五城南迹似幽,乡心空折大刀头。

杏花飞尽燕脂雪,日日东风未肯休。

(0)

和陶诗

秋风吹庭树,密叶潜销落。

玄燕宁久翔,白雁纷南泊。

清晨得樽酒,冥然还独酌。

年运倏徂谢,春秋焉能托。

依依仰先哲,缅邈空述作。

江汉日东流,寒花绕丛薄。

开卷抚休运,振衣望丘壑。

(0)

疏梅寒雀图

长记扁舟过武夷,仙家梅竹满清溪。

山禽尽日怜幽致,争拣寒枝趁晚栖。

(0)

龙虎台二首·其一

翠华行殿拂明开,北狩南巡此往回。

长忆先皇重词翰,玉堂今岁几人来。

(0)

梁园对月

儿时曾住汴梁城,二十年来重此行。

一片凤凰池上月,向人还似旧时明。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