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
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古有避世士,抗志青霄岑。
浩然寄卜肆,挥棹通川阴。
逍遥风尘外,散发抚鸣琴。
卿相非的眄,何况于千金。
功名岂不美,宠辱亦相寻。
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
当世须大度,量己不克任。
三复泉流诫,自惊良已深。
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
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古有避世士,抗志青霄岑。
浩然寄卜肆,挥棹通川阴。
逍遥风尘外,散发抚鸣琴。
卿相非的眄,何况于千金。
功名岂不美,宠辱亦相寻。
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
当世须大度,量己不克任。
三复泉流诫,自惊良已深。
这首诗通过雉子与避世士的象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反思。雉子在原野湖泊中自由生活,不求栖息园林,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然、自由的生活态度。避世士则选择远离尘嚣,寄居卜肆,逍遥自在,不为功名所累,挥棹通川,更显出超脱世俗的决心。诗人借雉子和避世士的形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推崇,同时也对功名利禄持有审慎的态度。
诗中“功名岂不美,宠辱亦相寻”两句,直抒胸臆,指出功名虽然诱人,但随之而来的宠辱却让人难以承受,体现了诗人对功名虚幻本质的认识。接下来,“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描绘了功名带来的内心煎熬,形象地表现了功名与内心的冲突。最后,“当世须大度,量己不克任”则提醒世人应有宽阔的胸怀,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不宜强求无法承担的责任。全诗以隐逸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功名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居然丈夫质,嶷嶷萧艾中。
自非铅华种,桃李若为容。
东城高且长,飞堞起层雾。
城旁宅一区,长年锁风雨。
香径与雕墙,离离暗禾黍。
云是五侯居,昔年贮歌舞。
今为泉下尘,空聚一抔土。
强镞发阴机,鱼灯耿泉户。
空有石虎狞,不解断斤斧。
日暮陇头风,萧萧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