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戏新梅岭上烟,对啼偏向酒杯前。
三春悔作江南客,万里愁当落日天。
不戏新梅岭上烟,对啼偏向酒杯前。
三春悔作江南客,万里愁当落日天。
这首诗《鹧鸪》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复杂情感与深沉思绪。
首句“不戏新梅岭上烟”,诗人似乎在说他不会在新梅岭的烟雾中嬉戏,暗示着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接着,“对啼偏向酒杯前”一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选择在饮酒时聆听鸟鸣,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或许是在借酒浇愁,或是寻找心灵的慰藉。
“三春悔作江南客”,春天本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诗人却在感叹自己不应成为江南的过客,流露出对江南美景的留恋和对自己过往选择的后悔。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暗含了对自身命运或人生道路的反思。
最后一句“万里愁当落日天”,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站在落日余晖下,面对辽阔的天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愁绪。这不仅仅是对远方的思念,更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落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寓意着生命的流逝,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归梦寄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流年改,叹园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
散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余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
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
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
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
悄无言、魂消肠断。
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
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
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