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似高人王右丞,在官萧散意如冰。
时名兄弟堪方驾,家学文章是一灯。
沧海乘槎曾独到,越山怀古记同登。
南来新咏多如许,纸贵衡阳写未能。
酷似高人王右丞,在官萧散意如冰。
时名兄弟堪方驾,家学文章是一灯。
沧海乘槎曾独到,越山怀古记同登。
南来新咏多如许,纸贵衡阳写未能。
这首诗是对明代诗人王阮亭的深情寄怀之作,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对王阮亭人格魅力、文学成就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赞赏。
首先,“酷似高人王右丞”一句,将王阮亭比作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暗示了王阮亭在品格和艺术上的高洁与超凡脱俗。接着,“在官萧散意如冰”描绘了王阮亭即便身处官场,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冷与淡泊,不为世俗所染。
“时名兄弟堪方驾”则赞美了王阮亭与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并驾齐驱,共同在文坛上留下辉煌的足迹。“家学文章是一灯”,强调了家族文化的传承与王阮亭个人文学成就的光芒,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的前行之路。
“沧海乘槎曾独到,越山怀古记同登”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王阮亭游历四方、探寻历史遗迹的敬佩之情。其中,“沧海乘槎”源自《博物志》,形容王阮亭的远游精神;“越山怀古”则指他追思古代英雄豪杰,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情感共鸣。
最后,“南来新咏多如许,纸贵衡阳写未能”以王阮亭南来的作品丰富、广受欢迎为喻,说明他的诗歌深受读者喜爱,甚至导致纸张在衡阳等地供不应求,难以满足需求。这不仅体现了王阮亭诗歌的影响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渴求与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阮亭个人品质、文学成就及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这位文坛巨匠的深切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陈恭尹对友情、文化传承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
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
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
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
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
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
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
聊回出省步,一赴郊园期。
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
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
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
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
登高创危构,林表见川流。
微雨飒已至,萧条川气秋。
下寻密竹尽,忽旷沙际游。
纡曲水分野,绵延稼盈畴。
寒花明废墟,樵牧笑榛丘。
云水成阴澹,竹树更清幽。
适自恋佳赏,复兹永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