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故隐几时离,天宝年閒处处诗。
过客不须寻世谱,万山山下看沈碑。
不知故隐几时离,天宝年閒处处诗。
过客不须寻世谱,万山山下看沈碑。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名为《襄阳咏史(其二十四)》,描绘了对杜甫故里的追思与感慨。诗中以“不知故隐几时离”开篇,表达了对杜甫离开故居时间的无从知晓,引出对天宝年间杜甫创作诗歌的广泛流传的回忆。接着,“天宝年閒处处诗”一句,点明了杜甫在天宝年间创作的诗歌遍布各地,影响深远。
“过客不须寻世谱”,诗人在此处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意在强调杜甫及其诗歌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无需特意去寻找历史文献来了解。最后,“万山山下看沈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在群山环绕之下,人们可以静心品味杜甫留下的精神遗产,如同阅读石碑上的文字一般,感受其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甫及其诗歌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作品持久影响力的高度评价。诗中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文学艺术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