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言利臣,官好面堪唾。
伟矣郑介公,直声千古播。
几叶有此孙,能倡众莫和。
湖学四五年,毡寒不禁坐。
况投万山中,瘦马仍县佐。
试讶鸾栖林,何如蚁旋磨。
传闻邑父老,置酒预相贺。
此士多读书,爱人不可货。
今年秋风高,勿畏茅屋破。
但虑执法家,需君惊贪惰。
白云缭山腰,窗竹累千个。
坐念老广文,德尊犹坎轲。
县庭一分宽,百里减寒饿。
苟无泽物心,卿相徒尔大。
版牍焉足稽,弦歌故非过。
起瞻东壁明,讵患南箕簸。
时访隐者庐,谈馀曲肱卧。
公田定几何,适半种粳糯。
熙宁言利臣,官好面堪唾。
伟矣郑介公,直声千古播。
几叶有此孙,能倡众莫和。
湖学四五年,毡寒不禁坐。
况投万山中,瘦马仍县佐。
试讶鸾栖林,何如蚁旋磨。
传闻邑父老,置酒预相贺。
此士多读书,爱人不可货。
今年秋风高,勿畏茅屋破。
但虑执法家,需君惊贪惰。
白云缭山腰,窗竹累千个。
坐念老广文,德尊犹坎轲。
县庭一分宽,百里减寒饿。
苟无泽物心,卿相徒尔大。
版牍焉足稽,弦歌故非过。
起瞻东壁明,讵患南箕簸。
时访隐者庐,谈馀曲肱卧。
公田定几何,适半种粳糯。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濩所作的《送郑南仲赴昌化主簿》。诗中描绘了郑南仲即将赴任昌化主簿的情景,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对郑南仲高尚品德和清廉为官的赞美。
首句“熙宁言利臣,官好面堪唾”以反语开篇,讽刺那些只顾个人私利的官员,形象地表达了对郑南仲不同凡响的期待。接着,“伟矣郑介公,直声千古播”高度赞扬了郑南仲的正直品格,其名声将流传千古。
“几叶有此孙,能倡众莫和”则表达了对郑南仲家族传承美德的赞赏,暗示其子孙也应继承先辈的优秀品质。接下来的“湖学四五年,毡寒不禁坐。况投万山中,瘦马仍县佐”描绘了郑南仲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和工作的坚韧精神。
“试讶鸾栖林,何如蚁旋磨”运用对比手法,将郑南仲比作高飞的鸾鸟,与忙碌的蚂蚁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其超凡脱俗的品质。随后,“传闻邑父老,置酒预相贺”描绘了当地百姓对郑南仲到来的热烈欢迎,体现了其深受爱戴。
“此士多读书,爱人不可货”强调了郑南仲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培养出深厚的道德情操,他不会因为物质诱惑而丧失正义感。接下来的“今年秋风高,勿畏茅屋破。但虑执法家,需君惊贪惰”表达了对郑南仲在面对权力和利益诱惑时保持清醒和坚守原则的期望。
“白云缭山腰,窗竹累千个”描绘了郑南仲工作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暗示其内心的平和与淡泊。紧接着,“坐念老广文,德尊犹坎轲”通过对比,赞美了郑南仲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坚守道德高地的精神。
最后,“县庭一分宽,百里减寒饿。苟无泽物心,卿相徒尔大。版牍焉足稽,弦歌故非过”表达了对郑南仲不仅关注个人修养,更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的肯定,认为真正的官员不应只追求权位,而应以造福百姓为己任。
“起瞻东壁明,讵患南箕簸”通过天文现象的比喻,象征郑南仲虽面临困难,但内心光明坚定,不会被外界的动荡所动摇。最后,“时访隐者庐,谈馀曲肱卧。公田定几何,适半种粳糯”描绘了郑南仲在闲暇时光与隐士交流,享受简单生活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郑南仲个人品质、工作环境、社会评价以及理想生活的描绘,全面展现了他对清廉为官、关爱民众、淡泊名利的高尚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
烧柏香残,笼烛燄起,梦里流光又换。
待献颂椒花,恨长天远。
鸾镜乍明曙色,带瑞紫、南山熹微辨。
向篆烟凝处,十年心事,伶俜忍惯。
香泛,把玉盏、对碎琼半湖,峭风如剪。
问几日波柔,镜心红暖。
隔岁未销兽火,尚小怯、晨妆冰钗燕。
看数点、春色梅梢,已入岁寒庭院。
明妆一见,正幽香浮动。四照廊阴粉光重。
尽冠钗低挂,腰佩轻翻,经院静,长伴六时禅诵。
重来惊绀鬓,野饭僧床,清冷难寻玉堂梦。
憔悴减身香,向晚春寒,问白袷、风前谁供。
剩付与芳尊祓清愁,看琼树朝朝,岁华轻送。
绿槐高处,喜深深庭院,不度飞尘。
帘映湘纹人似玉,水沉香雾氤氲。
半亩藤阴,一池荷叶,萍碎见朱鳞。
苔藓滋润,日长蜂蝶纷纷。
依旧艾酒兰汤,桃符蒲剑,森卫仗勾陈。
谁遣榴花来照眼,有人微步芳茵。
高树鸣蝉,疏篱荐菊,零露渐轻匀。
一年过半,晓风吹下松筠。
十斛明珠,不与换今宵,檐际新溜。
洒竹喧荷,风过欲停还骤。
灯外蓦地倾盆,顿气爽、似聆金奏。
恁梦魂冰簟禁否,堪喜旱田深透。
梦回翻忆宣南旧。惯残更、徙床惊漏。
九重谢降旋忧潦,容易河开口。
今日满耳鼓鼙,谁暇问、庶徵休咎。
剩秃翁支枕,听渗漉,沈吟久。
觅诗魂短短画阑边,阿谁替花愁。
渐春衫浸了,满身黄月,那角红楼。
领取翠帘空色,如水做春柔。
钏响支离处,暗拂琼钩。
欲犯银槎无路,只钗撩云想,屉被风揉。
记掌窝脂擘,红晕那时留。
揭笼衣、喘残鹦鹉,怕东风、医病也难廖。
危桥路,蒙香未醒,慵赋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