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虚明成两鉴,曲因山浸作崖垠。
恰如月印千江里,谁识其间分不分。
一片虚明成两鉴,曲因山浸作崖垠。
恰如月印千江里,谁识其间分不分。
这首诗以“分鉴曲”为题,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巧妙地描绘了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的融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间事物关系深刻的理解。
首句“一片虚明成两鉴”,开篇即以“虚明”二字点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纯净无染的境界,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着宇宙万物,又仿佛两面镜子相互映照,寓意深远。这里的“两鉴”既指自然界的两个镜像,也暗含了人与自然、自我与外界之间关系的探讨。
次句“曲因山浸作崖垠”,进一步描绘了山川自然之美。山川之水曲折蜿蜒,如同自然界的曲线,与山石相融,形成了独特的地貌边界。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含了自然界中曲线美与直线边界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界中各种元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哲学思考。
后两句“恰如月印千江里,谁识其间分不分”,将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相结合。月光洒在千江万河之上,每一处都留下了月影的痕迹,仿佛是自然界的共性与个性的完美体现。诗人在此提出疑问:“谁识其间分不分?”意在探讨自然现象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界限,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的关系。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生命本质、宇宙规律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引出了对宇宙间事物关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中寓言式的表达,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层次的哲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