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草屋中,奋然扶汉一心雄。
当时不入英雄眼,谁识南阳有卧龙。
三顾频烦草屋中,奋然扶汉一心雄。
当时不入英雄眼,谁识南阳有卧龙。
这首诗以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诸葛亮(字孔明)为题材,通过“三顾茅庐”的典故,生动地描绘了诸葛亮在草屋中深藏不露,却心怀壮志,最终被刘备三次拜访后才出山辅佐的故事。诗中表达了诸葛亮虽未在当时显赫一时,但其卓越的才能终被识得,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三顾频烦草屋中”,开篇即点明了诸葛亮隐居于草屋,刘备多次拜访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诸葛亮的隐逸生活和刘备的诚意与坚持。“奋然扶汉一心雄”,进一步赞扬了诸葛亮对汉室的忠诚与雄心壮志,他虽处草野,但心系天下,准备为恢复汉室大业而奋斗。“当时不入英雄眼,谁识南阳有卧龙”,这两句则揭示了诸葛亮在未出山前的默默无闻,强调了其才能的发现与认可并非易事,只有真正识人之士方能慧眼识珠,认识到他的非凡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不仅赞美了他的才华与忠诚,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人才识别与价值认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