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冬阳已复,仙葩缀疏星。
隔浦映碧竹,随风堕寒灯。
我来刈薪蒸,弛檐南山陉。
攀茎嗅清馥,撷英嚼芳馨。
樛结灌木丛,颜色无光荧。
彷徨未忍弃,洗濯归林亭。
玄冬阳已复,仙葩缀疏星。
隔浦映碧竹,随风堕寒灯。
我来刈薪蒸,弛檐南山陉。
攀茎嗅清馥,撷英嚼芳馨。
樛结灌木丛,颜色无光荧。
彷徨未忍弃,洗濯归林亭。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里梅花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冬日的美丽与独特魅力。首句“玄冬阳已复”点明了时间背景——冬天,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暗示着生机即将复苏。接着,“仙葩缀疏星”将梅花比作仙界的花朵,点缀在稀疏的星辰之间,赋予了梅花超凡脱俗之感。
“隔浦映碧竹,随风堕寒灯”两句,运用了对比和动态描写,将梅花与碧绿的竹子、寒冷的灯光相结合,既展现了梅花的独立与坚韧,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氛围。诗人通过“隔浦”、“随风”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在水边、在风中摇曳的姿态。
“我来刈薪蒸,弛檐南山陉”则转为诗人的行动描写,他来到山间,准备采集柴火,却因被梅花的美丽所吸引,暂时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攀茎嗅清馥,撷英嚼芳馨”表现了诗人亲自体验梅花之美的过程,通过嗅闻花香、品尝花蕊,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梅花的独特香气与口感,这种直接的感官体验加深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
“樛结灌木丛,颜色无光荧”描述了梅花生长于灌木丛中的情景,虽然环境并不显眼,但梅花依然绽放着自己的光彩,不因环境而改变其本质之美。
最后,“彷徨未忍弃,洗濯归林亭”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不舍之情,他想要将这份美好带回家中,通过“洗濯”一词,不仅指清洁,也暗含了净化心灵之意,最终将这份自然之美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冬日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