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唧唧枕边闻,衾冷还凭宿火薰。
可奈思乡眠不稳,坐消残烛夜初分。
春蚕唧唧枕边闻,衾冷还凭宿火薰。
可奈思乡眠不稳,坐消残烛夜初分。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中一位旅人孤独而思乡的情景。首句“春蚕唧唧枕边闻”以春蚕的细声细语作为背景音,营造出夜晚的宁静与细微,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接着,“衾冷还凭宿火薰”,通过描述被子的寒冷和借余烬取暖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可奈思乡眠不稳”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难以入眠的痛苦,这种情感的强烈与失眠的折磨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坐消残烛夜初分”则以蜡烛的燃尽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终结,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这漫长而无眠的夜晚中的煎熬与等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旅人在异乡夜晚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万树垂杨,六朝金粉,繁华独擅千秋。
平山远水,大可豁吟眸。
无怪当年杜牧,销魂在、十里红楼。
曾闻说,神仙富贵,跨鹤也来游。句留。
却不道,春风明月,尽付名流。
看竹帘半卷,绿蚁轻浮。
飞盏狂吟未了,香尘遍、廿四桥头。
谁还问,玉钩斜畔,芳草暗生愁。
梵字随花转。正销凝、孤鸿影里,斜阳庭院。
一桁翠帘波瑟瑟,依约隔花曾见。
渺天际、娇云弄晚。
背立东风空徒倚,奈离愁、曲曲都萦满。
认千点,啼红怨。低徊怕向闲池馆。
剩依然、杏梁双燕,惜春微叹。
寂寞海棠红晕近,只是看花人远。
再软踏、苔衣寻遍。
十二碧城天似水,嵌玲珑、夜月春痕浅。
又试拍,轻魂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