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垂杨,六朝金粉,繁华独擅千秋。
平山远水,大可豁吟眸。
无怪当年杜牧,销魂在、十里红楼。
曾闻说,神仙富贵,跨鹤也来游。句留。
却不道,春风明月,尽付名流。
看竹帘半卷,绿蚁轻浮。
飞盏狂吟未了,香尘遍、廿四桥头。
谁还问,玉钩斜畔,芳草暗生愁。
万树垂杨,六朝金粉,繁华独擅千秋。
平山远水,大可豁吟眸。
无怪当年杜牧,销魂在、十里红楼。
曾闻说,神仙富贵,跨鹤也来游。句留。
却不道,春风明月,尽付名流。
看竹帘半卷,绿蚁轻浮。
飞盏狂吟未了,香尘遍、廿四桥头。
谁还问,玉钩斜畔,芳草暗生愁。
这首《满庭芳·题二十四桥明月图》是清代词人沈善宝的作品,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繁华与落寞并存的意境。"万树垂杨,六朝金粉",词人以繁茂的垂杨和六朝时期的繁华遗迹,暗示了昔日的辉煌。"平山远水",则描绘出开阔的山水画卷,为诗人提供了吟咏的广阔空间。
"杜牧销魂在、十里红楼",引用杜牧对扬州的赞美,进一步强化了这里的繁华景象。然而,"春风明月,尽付名流",又透露出时光流转,这些美景已落入历史长河,成为文人墨客的谈资。词人接着通过"竹帘半卷,绿蚁轻浮",描绘了月夜下宁静而闲适的场景,与之前的繁华形成对比。
"飞盏狂吟未了,香尘遍、廿四桥头",写出了宴饮欢歌的热闹,但"廿四桥头"的香尘散去,暗示着繁华已逝,只剩下空寂。最后,"玉钩斜畔,芳草暗生愁",以景结情,借芳草寓意离愁别绪,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将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词人对二十四桥明月图的独特理解和深情寄托。
春风从何来,所过不留迹。
人与物同春,欣欣各自得。
而我独何为,当春转萧瑟。
亲老不能待,饥驱此行役。
纵非出山泉,仰愧入林翮。
一心信两端,绎思有馀戚。
缅昔负米贤,欢焉供子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