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容月样,惯得人怜,不教著地。罽锦平铺。
无声宛转纱障里。消受一簇香鬟,镇浅勾斜睨。
犹记旁看,昼长閒遣春事。
遮住双鸳,最难禁、茜罗裙子。
凭时偏露,随伊纤红自起。
今日客斋重见,是玉鸦叉底。
对此魂销,沈郎腰可知矣。
花容月样,惯得人怜,不教著地。罽锦平铺。
无声宛转纱障里。消受一簇香鬟,镇浅勾斜睨。
犹记旁看,昼长閒遣春事。
遮住双鸳,最难禁、茜罗裙子。
凭时偏露,随伊纤红自起。
今日客斋重见,是玉鸦叉底。
对此魂销,沈郎腰可知矣。
这首清代李良年的《华胥引·沈沛洲属题美人蹴鞠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美人蹴鞠画面。诗人以花容月貌的女子为喻,赞美她的美丽和娇媚,仿佛不着地的花朵,轻盈而惹人怜爱。她身披罽锦,静谧无声地在纱障后蹴鞠,香鬟微动,眼神流转,透露出闲适与春日的慵懒。画面中,她的茜罗裙子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蹴鞠的动作更是展现了她的青春活力。
诗人通过“遮住双鸳”和“随伊纤红自起”,细致描绘了女子蹴鞠时的动态美,以及裙子下摆的轻盈飘逸。当他在客斋再次看到这幅画,不禁心生感慨,想象着画中女子的曼妙身姿,甚至联想到沈郎(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般的腰肢,暗示了女子的体态之美。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人蹴鞠的动态画卷,流露出诗人对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