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族叔父·其二》
《挽族叔父·其二》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我怀终古恨,不及奉觞时。

满眼看诸弟,何心赋此诗。

牛羊来蛰蛰,丘墓去累累。

亦有千钟养,曾无一字碑。

(0)
翻译
我心中怀揣着永恒的遗憾,只因未能在举杯共饮的时刻。
满眼望去,我的兄弟们,我怎忍心写下这样的诗篇。
田野上的牛羊安静无声,坟墓间新添了许多。
虽然我曾拥有丰厚的财富,却连一块刻字的碑都没有留下。
注释
我:诗人自己。
怀:怀着。
终古:自古以来,永恒的。
恨:遗憾。
奉觞:举杯共饮。
诸弟:众多兄弟。
何心:怎能有心情。
赋:写。
此诗:这首诗。
牛羊来蛰蛰:牛羊安静地聚集。
丘墓去累累:新的坟墓不断增多。
去:增加。
累累:形容坟墓众多。
千钟养:丰厚的财富。
曾无:未曾有。
一字碑:一块刻字的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挽族叔父(其二)》。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的族叔深深的哀思和遗憾。首句“我怀终古恨”,直抒胸臆,流露出对无法弥补的遗憾和长久的悲痛。次句“不及奉觞时”则惋惜未能在叔父生前尽孝,共享天伦之乐。

接下来,“满眼看诸弟”描绘了诗人面对家族兄弟们的场景,他目睹他们的生活,心中充满了对叔父的怀念和对自身责任的反思。“何心赋此诗”表达了诗人此刻无心写诗,只想沉浸在对亲人的追忆中。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逝者生活的回忆:“牛羊来蛰蛰,丘墓去累累”,通过牛羊归圈、坟墓众多的景象,暗示了叔父生前的辛勤与身后无人显赫的境遇。“亦有千钟养,曾无一字碑”进一步揭示了叔父生前虽有丰厚的物质供养,但死后却未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纪念,这更增添了诗人的哀伤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和对比,表达了对族叔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举临济人灭嘱三圣因缘作偈

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四十三

青山白云,红尘闹市,见成公案,理当即行。

为什么不知有,公验分明。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二六

山苍苍,水茫茫。直下是,非相当。

整三玄戈甲,淬三要锋铓。

举意非他物,回眸即故乡。

好将马祖旧游地,题作渝州选佛场。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五十九

玉转珠回著眼看,有相干处没相干。

只将此个以为主,一剑倚天星斗寒。

(0)

送慧大师

剃除绀发搭伽梨,经卷轮珠常自随。

欲扣玄关参自己,好看实际访俱胝。

(0)

颂古八首·其二

倒腹倾肠说向伊,不知何故尚迟疑。

只今便好猛提取,莫待天明失却鸡。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