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方册归善权寺》
《送僧方册归善权寺》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荆溪东望梦崚嶒,欲访坡翁惜未能。

今日上人飞锡去,西风谁与摄衣登。

洞沿玉带随仙李,泉落铜棺漱古藤。

他日三生堂外见,山人应讶我来曾。

(0)
鉴赏

此诗《送僧方册归善权寺》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描绘了送别僧人归寺的情景,充满了对禅宗精神的向往与感慨。

首句“荆溪东望梦崚嶒”,诗人遥望荆溪东岸,仿佛在梦境中见到峻峭的山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次句“欲访坡翁惜未能”,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访苏轼(坡翁)的愿望,却未能如愿,暗含对先贤的追慕之情。

接着,“今日上人飞锡去”一句,点明了僧人即将离开,踏上归途。“西风谁与摄衣登”,则以西风为喻,暗示了僧人的离去如同随风而去,留下的是对他的思念与不舍。

“洞沿玉带随仙李,泉落铜棺漱古藤”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描绘了归途中的景象:山洞沿着如玉带般的山路蜿蜒而行,仿佛引领着仙人李寻访;清泉从铜棺旁流过,洗涤着古老的藤蔓,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僧人修行之路的纯净与深邃。

最后,“他日三生堂外见,山人应讶我来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感慨。他设想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于三生堂外与僧人相遇,那时僧人或许会惊讶于诗人曾在此地的造访,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及僧人修行的深刻理解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与对僧人归途的深情描绘,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三十七.陈黄门子龙.赠戍

江潭瑶草不须生,自折疏麻送远行。

九庙威灵元白日,四愁风雨有孤荣。

青编白简星光迥,大纛高牙落照倾。

极目苍生悲海色,唯馀三学傲公卿。

(0)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三十二.钟少参惺.淮泛

书史笙歌尽未殊,林光江气各清迂。

深知帝里春偏静,小爱閒官韵不拘。

水有性情鸥鹭得,月函虚皛藻蘋孤。

回舟群动皆空谧,隔岸笼灯半有无。

(0)

题芦雁绝句十八首·其十七

斜晖欲下飐金飙,绿苞初开碎练飘。

莫认天山飞雪早,江南饶有可怜宵。

(0)

前雁字诗十九首·其十八

一从悲凤靡,长是问苍旻。

南北招重叠,风霜挟苦辛。

昔时人不见,归去柰何春。

童子三生塔,还留慧命因。

(0)

洞庭秋三十首·其十五

远行之感剧登山,壑断湍哀梦亦悭。

戍火祠烟荡精切,长天白雨怙痴顽。

天涯交臂早无绍,去景凝眸暂不閒。

难与此怀觅止竟,征鸿一缕空飞还。

(0)

洞庭秋三十首·其一

潇湘北下巴江东,上蟠下际抟青空。

天地忘忧消偪侧,凄清作意撩鸿濛。

夔子孤城悬太白,三苗馀垒挂残虹。

古今无那此俄顷,欹危歘尔生蘋风。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