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次来都下,淹留两度秋。
半生初发轫,万事费持筹。
长路辞残岁,高堂重远游。
腐儒何裨用,投笔亦封侯。
需次来都下,淹留两度秋。
半生初发轫,万事费持筹。
长路辞残岁,高堂重远游。
腐儒何裨用,投笔亦封侯。
这首诗《出都》是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其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离别家乡、踏上旅途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需次来都下,淹留两度秋。”描绘了诗人需要在京城停留,经历了两个秋天的情景。这里的“需次”可能是指等待或被派遣至京城,而“淹留”则表达了长时间滞留的感受,两个秋天的更迭,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接着,“半生初发轫,万事费持筹。”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叹刚刚开始有所行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务,感到力不从心,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挑战的忧虑。
“长路辞残岁,高堂重远游。”描述了诗人即将踏上漫长旅程,辞别旧岁,再次离开家中,前往远方。这里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家人的不舍,特别是“高堂”一词,强调了对父母的尊敬和依恋。
最后,“腐儒何裨用,投笔亦封侯。”诗人自嘲为“腐儒”,即迂腐的读书人,认为自己的学识和才能或许对国家并无多大贡献,但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离开,或许如同“投笔从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虽感无力改变现状,但仍愿意为了国家和理想而努力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国家责任的担当,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野居宁免惧,所恨乏兼赀。
鸡犬偶不宁,儿女成悲啼。
青毡有旧物,绿林多健儿。
昨闻东西陌,颇受狐鼠欺。
明灯守长夜,风雨正凄其。
岂云网可漏,无乃岁阻饥。
春阳正骀荡,民物方皞熙。
愿言寄当路,莫惮催科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