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当涂,弃儒奉道,遵行圣诲多年。
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
因习业、自营度日,未尝谒见豪贤。
般若力,掀翻烦恼,坦荡独翛然。
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塔宇尽光鲜。
造遮晹石道,直至水?边。
都系束修己镪,舍为助道安禅。
知惭愧,了无所得,本觉性明圆。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遵行圣诲多年。
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
因习业、自营度日,未尝谒见豪贤。
般若力,掀翻烦恼,坦荡独翛然。
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塔宇尽光鲜。
造遮晹石道,直至水?边。
都系束修己镪,舍为助道安禅。
知惭愧,了无所得,本觉性明圆。
这首诗名为《满庭芳》,出自北宋时期的诗人如愚居士之手。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佛家色彩,作者以个人修行的角度,表达了对道家的追求和对佛法的深刻体悟。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遵行圣诲多年。” 这几句诗直接揭示了作者从儒家转向道家的精神历程,以及长时间遵循圣人的教导。"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则表明作者已经度过了很长的时光,切断了与世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执着。
“因习业、自营度日,未尝谒见豪贤。” 这里作者强调自己的修行是基于个人内心的体验和实践,没有追求过外界的名利或与高贵者的交流。"般若力,掀翻烦恼,坦荡独翛然"则展示了佛法中的“般若智慧”对于作者超越世间烦恼的心境。
接下来的“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塔宇尽光鲜。” 描述了作者在某个地方停留十四年期间,致力于装饰佛像和建筑塔宇,使之光彩照人。"造遮晹石道,直至水?边"可能是在描绘修建道路通往水边的景象。
“都系束修己镪,舍为助道安禅。”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将个人财产用于修筑寺院,以此作为修行佛道、达到内心平静的途径。最后,“知惭愧,了无所得,本觉性明圆”则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的修行有所反思,认识到最终的觉悟并非外在物质的积累,而是内在本性的圆满体现。
这首诗通过作者个人的宗教实践和精神体验,展现了中国古代佛道合流的一种文化状态,以及个人对心灵解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