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旗山近帝乡,清时散牧总飞黄。
千群踏月雄姿异,万骑嘶风骏尾长。
雨后平原芳草遍,春来曲涧碧泉香。
昔时汧渭那胜此,蕃息应知似华阳。
见说旗山近帝乡,清时散牧总飞黄。
千群踏月雄姿异,万骑嘶风骏尾长。
雨后平原芳草遍,春来曲涧碧泉香。
昔时汧渭那胜此,蕃息应知似华阳。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旗山散牧的壮丽景象,诗人金幼孜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牧群在月光下、春风中自由驰骋的雄姿与生命力。
首联“见说旗山近帝乡,清时散牧总飞黄”,开篇点题,旗山靠近京城,正值清明盛世,牧群自由放牧,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和谐繁荣的画面。次联“千群踏月雄姿异,万骑嘶风骏尾长”进一步渲染了牧群的壮观与不凡,千群马匹在月光下奔跑,姿态各异,万骑在风中嘶鸣,骏马尾随风飘扬,展现出马群的活力与力量。
颈联“雨后平原芳草遍,春来曲涧碧泉香”转而描写雨后的平原与春天的曲涧,芳草遍地,碧泉散发出清香,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清新宜人的自然风光。尾联“昔时汧渭那胜此,蕃息应知似华阳”将旗山的景象与历史上的汧渭之地相比较,表达了对旗山这片土地上蕃息繁盛景象的赞美,暗示其与华阳一样,是蕃息繁衍的宝地。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不仅展现了旗山散牧的壮美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盛世和谐、万物繁盛的美好愿景。
山人到家仅四壁,山人出门无一钱。
岑参我兄常建弟,安能改弦媚少年。
长安笔耕何限子,时清不夺朱门权。
山人失意掉头去,幞被凄凉下广川。
那能比肩郭泰舫,乍可寄鲙张翰船。
吾伊新句不离口,有似枯木号饥蝉。
少年齿舌利于戟,展转千秋复可怜。
古来好竽非所论,吾意亦欲琴无弦。
燕中国手颜子明,十年坐制中原盟。
永嘉髯鲍故前辈,句践自老江淮兵。
橘叟衔龙擘空去,却堕燕中小侯里。
人云两雄不并立,何得生颜复生李。
李郎十指如悬槌,欲入颜垒张李旗。
攻瑕陡合鱼乌阵,拾子俱成龙凤飞。
拂衣遂走东南天,一枰所指前无坚。
三吴老将尽披靡,何况纷纷诸少年。
二月桃花闭门雨,隐囊对君聊手语。
思剧凭摧石畔柯,狂来不惜山阴墅。
吾家积薪吾所师,安用向汝低头为。
燕公席上间新偈,敌手人人知不知。